篮舆呕轧上荒坡,奈此缘成修竹何。
历眼向来谁复领,买山未觉费金多。
篮舆呕轧上荒坡,奈此缘成修竹何。
历眼向来谁复领,买山未觉费金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开篇“篮舆呕轧上荒坡”,通过对车辆行驶声响的描写,营造出一番幽静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奈此缘成修竹何”则是诗人面对竹园的感慨,似乎在询问这自然形成的竹林为何物。这里的“奈”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片竹林既有敬畏之心又有些许不解。
接下来的“历眼向来谁复领”,则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曾经来往于此的游者进行了一番回顾和思考。这里的“历眼”一词,不仅指代时间流转,也映射出诗人的深沉情感。“买山未觉费金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以及对于物质财富与精神享受之间关系的一种超然态度。这里的“未觉”二字,既可理解为诗人个人对于物质价值的淡漠,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之美无需赘述的深刻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物我交融与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傅应龙以翼,咄嗟升天。下视九州,人民薨薨蠕蠕。
薨薨蠕蠕,曾何足与言。吾谁从乎董逃。
爽鸠不死,齐姜奈何。黄帝尧舜,乃有阳周与苍梧。
北邙之土,土不异色,安辨夫贤与愚。
吾谁从乎董逃。世所谓大故,天运冥冥以迁化理。
不拒蹠又安得拒惠。
齿亡舌存,谁则云然,其为后先胡以异。
吾谁从乎董逃。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
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欲斩艾之,膺有败纰。
膺有败纰,浸淫而化涕洟。吾谁从乎董逃。
五柞山崔崔,中有云母滑如脂。旦夕哺之如哺糜。
天门一以开,塞兑阖户资丸泥。吾谁从乎董逃。
华阴道上麦齐肩,华阴庙中树参天。
阴森但觉四月冷,幽冥气象生万千。
楼台高出树杪上,登楼适当三峰巅。
道士导予穿树出,秦槐汉柏当阶前。
更有商周旧时树,横陈又出秦汉先。
何况唐宋后植物,低伏仅可称曾玄。
吁嗟乎秦皇汉武求神仙,何如此槐此柏能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