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应龙以翼,咄嗟升天。下视九州,人民薨薨蠕蠕。
薨薨蠕蠕,曾何足与言。吾谁从乎董逃。
爽鸠不死,齐姜奈何。黄帝尧舜,乃有阳周与苍梧。
北邙之土,土不异色,安辨夫贤与愚。
吾谁从乎董逃。世所谓大故,天运冥冥以迁化理。
不拒蹠又安得拒惠。
齿亡舌存,谁则云然,其为后先胡以异。
吾谁从乎董逃。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
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欲斩艾之,膺有败纰。
膺有败纰,浸淫而化涕洟。吾谁从乎董逃。
五柞山崔崔,中有云母滑如脂。旦夕哺之如哺糜。
天门一以开,塞兑阖户资丸泥。吾谁从乎董逃。
傅应龙以翼,咄嗟升天。下视九州,人民薨薨蠕蠕。
薨薨蠕蠕,曾何足与言。吾谁从乎董逃。
爽鸠不死,齐姜奈何。黄帝尧舜,乃有阳周与苍梧。
北邙之土,土不异色,安辨夫贤与愚。
吾谁从乎董逃。世所谓大故,天运冥冥以迁化理。
不拒蹠又安得拒惠。
齿亡舌存,谁则云然,其为后先胡以异。
吾谁从乎董逃。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
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欲斩艾之,膺有败纰。
膺有败纰,浸淫而化涕洟。吾谁从乎董逃。
五柞山崔崔,中有云母滑如脂。旦夕哺之如哺糜。
天门一以开,塞兑阖户资丸泥。吾谁从乎董逃。
这首诗《董逃行》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傅应龙以翼,咄嗟升天”描绘了人物迅速升腾的情景,隐喻人生的短暂与变化无常。“下视九州,人民薨薨蠕蠕”则展现了对人间繁华与苦难的审视,强调了个体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渺小。
“爽鸠不死,齐姜奈何”、“齿亡舌存,谁则云然”等句子,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人在面对生死、荣辱时的态度。通过对比“黄帝尧舜”的圣明与“北邙之土”的无差别,诗人表达了对人性善恶、贤愚的辩证思考。
“大火铄金,曾不若百忧销肌”、“欲斩艾之,膺有败纰”等段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痛苦与挫折的深刻体验,以及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最后,“五柞山崔崔,中有云母滑如脂。旦夕哺之如哺糜。天门一以开,塞兑阖户资丸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我心灵净化的渴望。
整体而言,《董逃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
阿侬手挽竹枝弓,射鸭绿杨湖水东。
三三五五似学武,一箭误中双飞鸿。
前船唱歌后船哭,月黑湖中夜潜伏。
东海健儿不敢过,人命几如几上肉。
老翁入县前致词,夜夜全家犹野宿。
丁宁门户且勿开,明朝又怕官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