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
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
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
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
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
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
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九少府上翥树宓子贱神祠碑的观摩与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
首先,“吾友吏兹邑,亦尝怀宓公”表明诗人有一个朋友在这个地方,也曾经思念过古代贤人。接下来的“安知梦寐间,忽与精灵通”则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交流,仿佛在梦中与古人的精神相通。
“一见兴永叹,再来激深衷”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古迹的深切感触,每一次看到都能引起无尽的感慨。紧接着,“宾从何逶迤,二十四老翁”描绘了一种悠久而神秘的景象,如同有许多古代贤者在此处漫步。
“于焉建层碑,突兀长林东”则是对李九少府上古碑的具体描述,这些碑文记录了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信息。诗人通过“作者无愧色,行人感遗风”表达了自己作为后来者,对这些历史遗迹的尊重和感怀。
“坐令高岸尽,独对秋山空”则是诗人在高处眺望,面对着空旷的秋山,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沉思。最后,“片石勿谓轻,斯言固难穷”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即便是一块小石,也不应被轻视,这种尊崇之情是难以尽述的。
“龙盘色丝外,鹊顾偃波中”则描绘了一种奇特而神秘的景象,而“形胜驻群目,坚贞指苍穹”则表达了诗人对真理与美好追求的坚定态度。
最后,“我非王仲宣,去矣徒发蒙”表明诗人虽然不是伟大的文学家或历史人物,但他也要离开这里,而这次经历只留下一片迷茫。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缅怀,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古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崇,以及个人在面对这些遗迹时的深切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