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初调夏,宾筵飒已秋。
将声传凤翼,合曲度莺喉。
咽处非关怨,危时似寄愁。
翩翩公子宅,直拟接秦楼。
雅乐初调夏,宾筵飒已秋。
将声传凤翼,合曲度莺喉。
咽处非关怨,危时似寄愁。
翩翩公子宅,直拟接秦楼。
这首诗描绘了在吴吏部的馆中,听到陈氏吹奏洞箫时的场景与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雅乐初调夏,宾筵飒已秋。” 开篇即以季节的更替隐喻音乐的起始与氛围的转变,夏日的雅乐初奏,仿佛预示着秋天的宴席即将开始,营造出一种从轻盈到深沉的过渡感。
“将声传凤翼,合曲度莺喉。”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洞箫演奏的美妙。将声比作传递于凤翼之间,合曲则如同莺鸟的歌声,形象地表现了音乐的流转与和谐,同时暗示了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感染力。
“咽处非关怨,危时似寄愁。” 此句揭示了音乐背后的情感深度。即便是在音乐的低回之处,并非单纯表达哀怨,而是似乎在危难时刻寄托了忧愁,展现了音乐能够超越表面形式,触及人心深处的力量。
“翩翩公子宅,直拟接秦楼。” 最后两句将场景扩展至公子的宅邸,仿佛连接了古代的秦楼,暗示了音乐跨越时空的魅力,以及它在人们心中激起的共鸣。这不仅是一次音乐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触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演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与情感的深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音乐与生活、历史与现实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