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九月尽》
《赋得九月尽》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ǔyuèjìn
táng / yuánzhěn

shuāngjiàngsānxúnhòuqiū
xuányīnyíngluòliángjìncángōu

bànhuīguǎnmíngcháoqiú
pānānguòjīnxiūyǒngzhōngchóu

注释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初霜出现。
三旬:三十天。
蓂馀:蓂荚,传说中的一种植物,每天长一叶或落一叶,用以计日。
一叶秋:比喻深秋时节。
玄阴:指阴暗、深沉的阴云。
凉魄:这里指清冷的月光。
尽残钩:形容月亮如同残缺的弯钩,快要消失的样子。
半夜灰移琯:古代计时方法,通过观察炉灰在竹管中的移动来判断时间,这里暗示时间的流逝。
明朝:第二天早上。
帝御裘:皇帝穿上冬衣,象征着天气转寒。
潘安:西晋美男子潘岳,以貌美和文采著称,这里代指才子。
休咏:不要吟诵。
赋中愁:诗文中所表达的忧愁情绪。
翻译
霜降之后三十天,蓂荚余下一片叶,标志着深秋时节。
暗黑的阴云迎接落日,清冷的月光如同残缺的弯钩,直至消逝。
夜半时分,炉灰已移到了竹管中(表示时间推移),预示着明朝皇帝将要穿上冬衣。
潘安若穿越到今夜,别再吟诵赋中的忧愁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表达了时间已至深秋,连草本也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秋意浓厚。"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则形象地描绘出暮色苍茫中太阳落山,以及夜晚的寒气和月牙渐渐隐去,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

接着,"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一句,通过皇帝半夜更换衣物、第二天早上穿上厚重的皮裘来取暖的情景,传达了深秋转入寒冬的温度变化,以及诗人对皇室生活细节的关注。

最后两句"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则是借古代美女潘安的名义,表达诗人希望能像潘安那样温柔地度过这个夜晚,不再沉浸于诗歌中的忧愁。这里不仅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现实无奈和苦闷情绪的抒发。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了一种深秋转冬时节的萧瑟感受,以及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题商孟稐小景

风萧骚时落木,雾朦胧处远山。

秋光半澹不澹,云影欲閒未閒。

(0)

归田乐·其二

几家白秫酒熟,十月黄粱蟹肥。

为喜青山强饭,更怜黑发初衣。

(0)

寺中即景·其二

清磬朝含香阁,孤烟晴弄山厨。

双树废巢独鹤,半岩阴殿啼乌。

(0)

题画·其一

万丈琼崖蹴碧湖,瑶林寂寂似清都。

何人策蹇冲寒到,试向他村觅酒沽。

(0)

东平道中

长日销魂去路赊,一鞭残照见人家。

幅巾笑我无头角,笼尽春风处处花。

(0)

酒家同彦先何事留春

若说伤春还饯春,夜深啼鸟泪沾巾。

绿阴村酒城南肆,同是尊前白发人。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