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
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
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
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
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
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
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壮丽的山川景观,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开篇“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立即设定了一种雄伟险峻的地貌特色,仿佛自然界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展览。而“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则继续了这种景象的描写,使人不禁想象那蜿蜒曲折、气势磅碜的山脉。
然而,这首诗并非单纯的山水诗,它还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美。“有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直接点出了 诸葛亮这一历史上的智者与勇士形象。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他对蜀汉的贡献,在这短短几字中得到了极致的概括。
诗人通过“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等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历史长河中的军马之声。这不仅是对过去战争场面的描绘,更是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一种回忆和向往。
“公才与曹丕,岂止十倍加”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才能的极高评价,将其与同时代的曹丕相比,不仅是在军事上,更在智谋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顾瞻三辅间,势若风捲沙”一句,则将这种历史人物的才能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英雄人物如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其才能。
而到了“一朝长星坠,竟使蜀妇髽”则诗意转折,出现了对过去的一种哀婉与惆怅。这里的“长星坠”象征着英雄的陨落,而“蜀妇髽”则是对那段历史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接着,“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一句,则又将视角转移到了一位山中的僧人身上。诗人似乎在询问这位远离尘世、隐居于山林之中的人是否能够理解历史的沉重和人物的伟大。在这种对比中,历史人物的壮举与僧人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往事逐云散,故山依渭斜”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的一种无奈和放弃。那些英雄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那座曾经见证过历史风云的山,却依旧静默地矗立在那里。
最后,“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一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作为一个游子,对于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和英雄的一种无力感与哀伤。这里的“清泪”不仅仅是诗人的眼泪,更是对那段历史的缅怀之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出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和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时代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的哀愁。
看花须约,一千年、知赴瑶池缘浅。
雪里花枝来索句,恍觉春生冷砚。
却忆前时,寻芳处处,霞影浮杯面。
酒醒花落,树头飞下余片。
何事岁晚重妍,多情应笑,我早朱颜变。
依样铅华红胜锦,争得瓶梅并剪。
小阁幽窗,回寒向暖,百怕霜风卷。
旧家野老,也来惊讶希见。
上卢沟一望,正红日、破霜寒。
尽渺渺飞烟,葱葱佳气,东海西山。
依稀玉楼飞动,道五云深处是天关。
柳外弓戈万骑,花边剑履千官。寒窗萤雪一生酸。
富贵几曾看。问今日谁教,黄尘匹马,更上长安。
空无语,还自笑。恐当年、贡禹错弹冠。
拟把繁华风景,和诗满载归鞍。
本分家风,寻常日用,何方不是林泉。
饥餐渴饮,任运度流年。
行止非人所及,休思算、好弱由天。
君知么,一身尚假,万事岂牢坚。
些儿穷活计,寂寥潇洒,有口难言。
箪瓢不置,那得买山钱。
且恁腾腾兀兀,任从他螳战蜂喧。
真清乐,松间步月,石上枕书眠。
百岁光阴,似飘风浮沤,电雷轰掣。
返照速修,急景难留,不觉鬓莘如雪。
万缘羁绊何时了,谩昏晓、寸心愁结。劝英杰。
莫教釜破,断绳难接。一失人身万劫。
叹伶俐惺惺,不遭缧绁。
欲浪恩山,玉杻金枷,谁肯猛然抛撇。
一朝大限临门唤,见阎老,怎生推说。恁时节。
追思圣贤妙诀。
平生兴,有万顷云山野景。
竹疃梅村蓬户悄,这幽闲、世间难胜。
一曲无弦喧宇宙,对沉水、石炉绝听。
向林下栖迟,养就懒散,烟霞情性。复命。
披短褐玄通古圣。
看鹭立鸥飞沙觜岸,笑醯鸡瓮中流梗。
一枕华胥春梦觉,岂羡封侯列鼎。
早回首归来,月照松溪,云岩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