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芳草。疏林外、月华初上林表。
断桥流水暮烟昏,正夜凉人悄。有沙际、寒蛩自晓。
星星三五流萤小。
见白露横空,那更对、孤灯如豆,清影相照。
昨夜梦里分明,远随征雁,迢递千里难到。
西风吹过几重山,怅故人怀抱。想篱落、黄花开了。
尊前谁唱凄凉调。
应念我、凝情处,听雨听风,恨添多少。
萋萋芳草。疏林外、月华初上林表。
断桥流水暮烟昏,正夜凉人悄。有沙际、寒蛩自晓。
星星三五流萤小。
见白露横空,那更对、孤灯如豆,清影相照。
昨夜梦里分明,远随征雁,迢递千里难到。
西风吹过几重山,怅故人怀抱。想篱落、黄花开了。
尊前谁唱凄凉调。
应念我、凝情处,听雨听风,恨添多少。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寂寥。开篇“萋萋芳草”四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渐趋衰败的景象之中,芳草萋萋,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接着,“疏林外、月华初上林表”,月光初现,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断桥、流水、暮烟、夜凉,一系列意象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有沙际、寒蛩自晓”一句,寒蛩(即蟋蟀)在黎明时分的鸣叫,不仅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随后,“星星三五流萤小”描绘了夜空中稀疏的星光与微小的萤火虫,两者相互映衬,既美丽又孤独。
“白露横空”是深秋特有的景象,露水在空中弥漫,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层朦胧之美。“那更对、孤灯如豆,清影相照”,孤灯下,身影清晰,孤独而明亮,进一步强化了词中所表达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昨夜梦里分明,远随征雁,迢递千里难到”,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以及距离带来的无奈与痛苦。西风吹过几重山,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情感的遥远与难以触及。
“怅故人怀抱”直接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充满了深深的遗憾与不舍。“想篱落、黄花开了”,黄花(菊花)的盛开,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美丽,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尊前谁唱凄凉调”,在酒宴之上,有人或许会唱起哀怨的歌曲,进一步渲染了词中的悲凉气氛。“应念我、凝情处,听雨听风,恨添多少”,表达了词人自己在听雨听风时,内心深处的愁绪与遗憾,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秋夜晚的静美与哀愁,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