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径招提出,兰衢宛转通。
植援防鹿逸,学圃望鱼丰。
是药文殊采,非云八伯丛。
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
松径招提出,兰衢宛转通。
植援防鹿逸,学圃望鱼丰。
是药文殊采,非云八伯丛。
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
这首诗描绘了静明园中一处名为“采香云径”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中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松径招提出,兰衢宛转通”,开篇即以松树和兰花作为背景,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引人入胜。松树的挺拔与兰花的幽雅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园中环境的清幽雅致。
接着,“植援防鹿逸,学圃望鱼丰”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园中的布局与功能。通过设置防护设施防止鹿群逸出,以及精心规划的鱼塘,不仅体现了园主对生态平衡的重视,也预示着这里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
“是药文殊采,非云八伯丛”则点出了园中植物的多样性和药用价值。文殊采和八伯丛,分别代表了不同种类的草药植物,既丰富了园内的景观,也为访客提供了了解自然之美的机会。
最后,“欲因知野趣,匪事慕莼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物质享受上。这里的“莼菘”指的是莼菜和菘菜,常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或田园生活,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静明园中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追求。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