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官何年游太清,飞来化作高崖青。
天地无心蕴精巧,造化有迹通幽灵。
神剜鬼凿妙镌削,瑶台清冰出万壑。
剑光穿斗射龙文,元气蟠空孕西角。
东南宇宙烟濛濛,卞和夜泣空山中。
何人更施补天手,为我献入明光宫。
星官何年游太清,飞来化作高崖青。
天地无心蕴精巧,造化有迹通幽灵。
神剜鬼凿妙镌削,瑶台清冰出万壑。
剑光穿斗射龙文,元气蟠空孕西角。
东南宇宙烟濛濛,卞和夜泣空山中。
何人更施补天手,为我献入明光宫。
这首元代诗人张世昌的《玉女洞》诗,以瑰丽的想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与对神话传说的向往。
首联“星官何年游太清,飞来化作高崖青”,开篇即以神话色彩浓厚的笔触,将遥远的星辰与人间的山崖巧妙地联系起来,仿佛那些星辰在某个未知的年代,游历于浩渺的太空后,化身为一座青翠的山崖,静静地矗立于世间。这种想象力丰富且富有诗意的表达,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也蕴含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遐想。
颔联“天地无心蕴精巧,造化有迹通幽灵”,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与神秘力量。这里的“天地无心”意味着自然界的运行并不受人类意志的操控,而是遵循着自身固有的法则。“造化有迹”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是有迹可循的,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万物生长,也与人类的精神世界紧密相连。通过“通幽灵”的表述,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超自然现象的探索欲望。
颈联“神剜鬼凿妙镌削,瑶台清冰出万壑”,将自然景观的形成过程描绘得既神秘又充满艺术感。这里运用了“神剜鬼凿”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自然力或某种超自然力量对山石进行雕刻的过程,使得山崖呈现出精妙绝伦的形态。同时,“瑶台清冰”与“万壑”相结合,不仅展现了山川的壮丽景色,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高洁与清冷之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尾联“剑光穿斗射龙文,元气蟠空孕西角”,通过“剑光穿斗射龙文”的奇特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观。这里的“剑光穿斗”可能象征着某种强烈而耀眼的力量穿透了天空,与“龙文”相映成趣,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充满了神话色彩。同时,“元气蟠空孕西角”则暗示了自然界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元气在天空中盘旋,孕育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最后一句“何人更施补天手,为我献入明光宫”,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创造出如此壮丽景观之人的敬仰与渴望。这里的“补天手”可能暗指能够修复、创造或维护自然界的伟大力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能够拥有这种能力之人的崇敬之情,并希望能够亲自体验或见证这样的奇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与神话传说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对超自然现象的无限遐想。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与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