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郊行至天王院》
《郊行至天王院》全文
宋 / 李流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郊行不欲经城市,厌见尘沙漠漠黄。

响树蜩螗凭晚吹,绕陂凫鹜占残阳。

青山与世久相绝,修竹于人未易忘。

下马招提揖僧话,始知尘境有仙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oxíngzhìtiānwángyuàn
sòng / liúqiān

jiāoxíngjīngchéngshìyànjiànchénshāhuáng

xiǎngshùtiáotángpíngwǎnchuīràobēizhàncányáng

qīngshānshìjiǔxiāngjuéxiūzhúrénwèiwàng

xiàzhāosēnghuàshǐchénjìngyǒuxiānxiāng

注释
郊行:郊外行走。
城市:都市。
尘沙漠漠:形容尘土飞扬,一片荒芜。
响树蜩螗:蝉鸣声在树间回响。
陂:池塘边。
修竹:高大的竹子。
招提:寺庙的别称。
仙乡:超脱尘世的仙境。
翻译
郊游时我避开城市,不愿见到漫天黄沙的尘土。
傍晚的风中,蝉鸣声在树林回荡,水边的野鸭占据着夕阳的余晖。
青翠的山峦远离尘世已久,高高的竹林让人难以忘怀。
下了马,走进寺庙向僧人问候交谈,这才明白尘世之外还有如仙境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郊外漫步,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开篇“郊行不欲经城市,厌见尘沙漠漠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喧嚣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向往。这里,“郊行”即是走在郊野的小路上,是一种逃离尘世的行为。“厌见尘沙漠漠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不愿意看到那些让人感觉到烦躁与无聊的尘土飞扬。

接下来的“响树蜩螗凭晚吹,绕陂凫鹜占残阳”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响树蜩螗凭晚吹”,蜩螗在傍晚时分依附于树木间鸣叫,声音清脆而有节奏,这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谐相呼应。而“绕陂凫鹜占残阳”则描写了水鸟们在田野边缘争夺着夕阳余晖,这些生灵都在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最后一缕光辉。

诗人随后表达了与世隔绝的愿望:“青山与世久相绝,修竹于人未易忘”。这里,“青山”象征着永恒和宁静,诗人希望能够长久地与这片纯净的自然界保持联系。修竹则是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这种品质在尘世间并不常见,但却深植于诗人的内心。

最后,“下马招提揖僧话,始知尘境有仙乡”两句,则揭示了诗人通过与僧侣的对话,发现了一个超脱尘世的理想之地。这里,“下马招提揖僧话”表明诗人的谦逊和求索,而“始知尘境有仙乡”则是诗人内心的一种顿悟,即便在喧嚣的尘世中,也可能存在着超凡脱俗之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超脱尘世愿望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流谦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送大宗伯介溪公南都十二韵

露板承欢渥,天书拜宠灵。

春官典邦礼,风后佐王庭。

出入登三事,遭逢起一经。

持衡人莫眩,讲殿帝亲听。

妙思黄华句,雄篇绣补铭。

龙文生赤汗,鸾翮奋青冥。

暂枉神都远,同追祖帐停。

二京分化理,八座备仪形。

仙棹花催发,官途柳为青。

微生荷剪拂,孤迹困飘零。

空谢伸眉日,多愁短发星。

公还众所祝,强饭念朝廷。

(0)

禽言六首·其四

报谷报谷,透犁好雨夜来足。

不愁田中恶草多,但愿年年风雨和。

夜来雨急风声恶,闻道村南一尺雹。

老翁归来语老妻,村中报赛烹鸣鸡。

(0)

送顾少参进表之京

殊方长走画熊车,薇阁松窗月色虚。

喜见西山归战马,愁闻南海进明珠。

风生阊阖陈金镜,云拥罘罳拜玉除。

后夜若逢牛斗使,前星应有凤凰书。

(0)

秋日望山中寄旧僧二首·其二

身慵常愧扣朝钟,每听楞伽是梦中。

今日别来应共笑,犹悬旧榻待秋风。

(0)

送郏荐和奉使东莱

上宰承周赗,王官抱楚才。

堂封鸾诏下,铙吹锦帆开。

海汐鱼龙夜,仙官日月台。

相如夸负弩,旌节几时回。

(0)

赴洛留别华阳兄

浮云薄高山,崇朝去还结。

游子不惮烦,悠悠复徂辙。

密亲自兹旷,临流何能发。

衰林动远风,寒江冒轻雪。

遇物隆所悲,兴愁顿难绝。

无以赴洛人,怀哉但吟越。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