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
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
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
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
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
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何年茜茜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
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
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
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
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
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
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
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何年茜茜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
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
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松树和岩石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景物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高洁情怀。
"谁工此松唯拂墨,巧思丹青营不得。"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画家裴秀才技艺的赞赏,他将这棵松树比作是一幅精妙绝伦的山水画,似乎是天工所造,而非人力所能及。
"初写松梢风正生,此中势与真松争。"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裴秀才笔下的松树生机勃发,与现实中的松树相比,仿佛都有生命一样,显示出画家的高超技艺。
接下来的几句 "高柯细叶动飒飒,乍听幽飗如有声。左右双松更奇绝,龙鳞麈尾仍半折。" 描绘了松树的姿态和声音,以及左右两棵松树的奇特和优美,形象生动,读者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飒飒声响。
"经春寒色聚不散,逼座阴阴将下雪。荆门石状凌玙璠,蹙成数片倚松根。" 这几句则转向描写季节的更迭和自然景物之间的关系,春天即将过去,冷色凝聚不散,而山石却因岁月侵蚀而变形,与松树根部紧密相依。
接下来的 "何年茜茜苔黏迹,几夜潺潺水击痕。" 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中生命的印记,苔藓在石上生长的痕迹,以及雨水不断冲刷留下的标记。
最后,诗人自述 "裴生诗家后来客,为我开图玩松石。对之自有高世心,何事劳君上山屐。"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画家的敬仰和自己的高洁情怀,以及不愿意打扰别人的意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画家技艺的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春风如客,可是繁华主。
红紫未全开,早绿遍、江南千树。
一番新火,多少倦游人,纤腰柳,不知愁,犹作风前舞。
小阑干外,两两幽禽语。
问我不归家,有佳人、天寒日暮。
老来心事,唯只有春知,江头路,带春来,更带春归去。
古观久荒凉,寂然外人境。
草木既蓁芜,风雨亦颓陨。
我来一粪除,地净窗为冂。
晨光散桐阴,夕照落柏影。
置以六尺床,度此三伏永。
终朝餍清凉,半夜或凄冷。
客至共浮瓜,睡馀独煮茗。
遥闻斗筲儿,争夺沸蛙黾。
街头米十千,旱井费縻绠。
对我脱粟盘,徐餐休祝鲠。
句金与君别,忽忽二十年。
君滋厉素节,我已羞华颠。
转物有玄机,扫翳还青天。
群耳共耸听,明诏方改元。
笃意召诸老,高爵升众贤。
执麾不可挽,问君胡为然。
一气才作新,万卉皆争妍。
雪霜谁谓无,松柏良自坚。
操心不厌危,知机常虑先。
承流惠疲氓,调俗畅新弦。
送日徒京尘,班春胜著鞭。
顾我足尚絷,羡君翮方翩。
数里已云隔,千里其可前。
有怀空感恻,何时解拘挛。
卓哉漫塘翁,邈在云山边。
烦君招衡门,为我致问言。
万牛应莫回,世事如风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