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水亦澄,秀兼山水趣偏胜。
静参倪筦禽鱼适,悦可襟怀翰墨凭。
徵士爱他即景句,羲经得我素心朋。
虽然未敢眈閒逸,肯构恒斯励继绳。
山不在高水亦澄,秀兼山水趣偏胜。
静参倪筦禽鱼适,悦可襟怀翰墨凭。
徵士爱他即景句,羲经得我素心朋。
虽然未敢眈閒逸,肯构恒斯励继绳。
此诗《题素心堂》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处环境清幽、山水相映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首联“山不在高水亦澄,秀兼山水趣偏胜”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素心堂周围的自然景观:山不必巍峨,水却清澈见底,山水相融,情趣盎然。这里的“秀”字不仅指山川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颔联“静参倪筦禽鱼适,悦可襟怀翰墨凭”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静”字强调环境的宁静,让禽鸟鱼虫得以自在生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与之和谐统一。而“悦可襟怀翰墨凭”则表明诗人在此地找到了心灵的寄托,通过书法(翰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颈联“徵士爱他即景句,羲经得我素心朋”中,“徵士”指的是隐士,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羲经”则可能是指《易经》,在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哲学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这一联通过隐士与自然的对话,以及诗人与内心哲学的共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尾联“虽然未敢眈閒逸,肯构恒斯励继绳”则表达了诗人虽向往闲逸的生活,但仍然不忘勤勉自励,继承前人的智慧和精神遗产。这既是对自身品格的期许,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素心堂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若修仙子圆成,永真诚做他上士。
明明了了,惺惺洒洒,搜寻妙旨。
决烈回头,是自不肯,拖泥带水。
便斩钉截铁,尘缘悉屏,无挂碍,做清泚。
得长生久视。更盈盈、行功齐至。
频频嘱付,一灵耀、金光早起。五彩同如此。
相扶助入丹霄里。
有青童接引,前来迎迓,执琼瑶蕊。
乾坤利判阴阳位。朴散氤氲成器。
母怀子腹,儿因母产,杳冥分瑞。体化成纯粹。
廓神室、云收尘累。
现风清月朗,金童飞舞,傲嘉山,景奇异。
宴罢归来沉醉。到华胥,玉关犹闭。
劈开璧帐,主人邀我,密传祖意。
岂有三空,体显清净,圆明不二。
放纵横自在,无萦无系,与虚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