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连天发棹歌,旌旗耀日午风和。
波摇柳色通淮甸,水泛桃花入潞河。
鼓吹连天发棹歌,旌旗耀日午风和。
波摇柳色通淮甸,水泛桃花入潞河。
这首诗描绘了河渠两岸的壮丽景象与和谐氛围。开篇“鼓吹连天发棹歌,旌旗耀日午风和”,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河面上船只航行时的热闹场景,鼓乐声与号角声交织,如同天籁之音;而旗帜在阳光下闪耀,与和煦的午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宁静的气氛。
接着,“波摇柳色通淮甸,水泛桃花入潞河”两句,将视线转向河面与两岸的自然风光。波光粼粼的水面轻轻摇曳着柳树的倒影,仿佛将淮甸的景色延伸到了河中;而桃花随水流漂向潞河,不仅增添了河水的色彩,也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河渠两岸的美丽风光与和谐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前大司空朱公的怀念与敬仰。
壳坚于石,色白于雪。仁在其中,香味清绝。
况之松子,格韵度越。庭前柏树,视此亦劣。
松柏著土,其子乃结。此仁无根,更何所著。
松柏有种,有枯有活。此仁无种,生生不灭。
天不能灾,人不能伐。
吾欲令此仁普遍广博,吾欲令此仁取之不竭。
家家具足,可采可撷。人人圆成,可咀可嚼。
初无奥旨,亦无秘诀。不假思量,何劳论说。
个中浑全,了无分别。仰见高山兮,石洞之穴。
俯此清泉兮,万古不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