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闲切欲访岩扃,恍若桃源洞里春。
平世自无忧国事,徘徊愁见避秦人。
偷闲切欲访岩扃,恍若桃源洞里春。
平世自无忧国事,徘徊愁见避秦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逃离尘世的喧嚣,寻找一处清幽之地,以便于心灵的宁静和自我精神世界的充实。
"偷闲切欲访岩扃"一句,透露出诗人渴望隐退的心情。"恍若桃源洞里春"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桃花源,是个美好的、与世隔绝的地方,象征着一种远离尘嚣的田园诗意。
"平世自无忧国事"表明在太平盛世,诗人本不应该有国家大事的忧虑,但"徘徊愁见避秦人"却显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不像外界那样平静。"徘徊"形容行走时的心境,带有一种无奈和不舍,而"愁见"则表达了诗人看到世事仍然会生出忧虑之情。"避秦人"可能是指逃避世俗的纷争,或是特指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如秦朝,以此比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平和与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社会时所产生的情感矛盾。
一出金陵郭,两日北河口。
翻翻钟阜云,背我逝苍狗。
试曳市廛杖,回饮王生酒。
墨香发笈外,古色盈座右。
吴画夺造化,黄字耀星斗。
乃知此淹留,风伯意良厚。
自是饱挂帆,卯行尝及酉。
离家百里外,故山当船首。
正及湖水阔,忽起西风吼。
引领吾徒羡,衔尾来舸走。
停棹入菰蒲,系缆向榆柳。
老翁昼梦醒,试一凭船牖。
遥山纷冶丽,下水亦清浏。
鱼艇夕阳边,枫叶零霜后。
虽乏古墨妙,景物亦希有。
行止要不碍,愠喜两无取。
默坐独成诗,横肱进吾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