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壁清羸金粟像,映窗性相净名经。
门前野水流绕舍,雨后绿槐阴满庭。
凉簟醒心须稍健,好风吹鬓欲重青。
此间真境谁宜到,更有珍茶一种灵。
挂壁清羸金粟像,映窗性相净名经。
门前野水流绕舍,雨后绿槐阴满庭。
凉簟醒心须稍健,好风吹鬓欲重青。
此间真境谁宜到,更有珍茶一种灵。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的田园风光图。开篇“挂壁清羸金粟像,映窗性相净名经”两句,通过对室内装饰和佛经阅读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清净雅致的居住环境。"金粟像"可能指的是佛祖或高僧的画像,而"净名经"则是佛教中的一种淨名念诵,体现了主人对佛法的崇敬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接下来的“门前野水流绕舍,雨后绿槐阴满庭”两句,转向户外景色,描写了一幅雨后的田园风光。"野水流绕舍"表明住宅四周有清澈的溪流环绕,而"雨后绿槐阴满庭"则描述了雨后树木更加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
诗人在“凉簟醒心须稍健,好风吹鬓欲重青”两句中,表达了对健康的期望和夏日清凉气息的享受。"凉簟"可能指的是竹制品或竹床,"好风"则是指凉爽宜人的微风。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保持健康,同时也期待着头发能像树木一样重又青翠。
最后,“此间真境谁宜到,更有珍茶一种灵”两句中,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中,最适合哪些人来临?同时,他还介绍了一种“珍茶”,这可能是一种品质上乘的茶叶,或是指特制的清凉茶饮,用以调剂夏日之热。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外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享受与向往,以及对健康、宁静心境的追求。
波平烟霁晚风和,船到湖心水没窝。
凉绝不知三伏暑,醉酣齐唱八仙歌。
赏梅洞口怜和靖,种柳堤边忆老坡。
鱼钥他时如共直,好论旧事捲新荷。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祇耕桑。
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
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
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
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旸。
七月二日夜,天工为谁忙。
浮云黑如墨,飘风怒如狂。
滂沱至夜半,天地为低昂。
势如蛟龙出,平陆俄怀襄。
初疑倒巫峡,又似翻潇湘。
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
但闻屋侧声,人力无支当。
嗟哉此圜土,占胜非高冈。
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
北房水二尺,聚立唯东箱。
桎梏犹自可,凛然覆穹墙。
嘈嘈复杂杂,烝汗流成浆。
张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长。
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
此夕水弥满,浮动八尺床。
壁老如欲压,守者殊皇皇。
我方鼾鼻睡,逍遥游帝乡。
百年一大梦,所历皆黄粱。
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
雄鸡叫东白,渐闻语声扬。
论言苦飘扬,形势犹仓黄。
起来立泥涂,一笑褰衣裳。
遗书宛在架,吾道终未亡。
《七月二日大雨歌》【宋·文天祥】燕山五六月,气候苦不常。积阴绵五旬,畏景淡无光。天漏比西极,地湿等南方。今何苦常雨,昔何苦常旸。七月二日夜,天工为谁忙。浮云黑如墨,飘风怒如狂。滂沱至夜半,天地为低昂。势如蛟龙出,平陆俄怀襄。初疑倒巫峡,又似翻潇湘。千门各已闭,仰视天茫茫。但闻屋侧声,人力无支当。嗟哉此圜土,占胜非高冈。赭衣无容足,南房并北房。北房水二尺,聚立唯东箱。桎梏犹自可,凛然覆穹墙。嘈嘈复杂杂,烝汗流成浆。张目以待旦,沈沈漏何长。南冠者为谁,独居沮洳场。此夕水弥满,浮动八尺床。壁老如欲压,守者殊皇皇。我方鼾鼻睡,逍遥游帝乡。百年一大梦,所历皆黄粱。死生已勘破,身世如遗忘。雄鸡叫东白,渐闻语声扬。论言苦飘扬,形势犹仓黄。起来立泥涂,一笑褰衣裳。遗书宛在架,吾道终未亡。
https://shici.929r.com/shici/bDuAzzii8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