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
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粟花时节雨脩脩,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
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
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
此诗描绘了一幅季夏时节的景象,雨水绵绵,让人感觉即便是在夏日,也有秋天的凉意和萧瑟。诗中的“客路几千成大梦”表达了对远方旅途的向往以及生活如梦的感慨,而“年华一半落东流”则是对时光易逝的无奈和悲哀。
“眼存将圣生前笔”可能是在提及某位历史人物或先贤的书法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尊崇之情。而“心得骚人格外愁”则是说诗人的内心深处受到《离骚》这类文学作品的影响,产生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忧虑和思考。
最后两句“微物若教无所失,尘埃犹愿补嵩丘”表达了诗人对待世间万物都给予关怀和教育的态度,即便是细小之物也不遗漏。而“尘埃犹愿补嵩丘”则是一种比喻,表示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尘埃,也渴望能够补救过往的错误或缺失,就如同想要填补已倾颓倒的山丘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