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其六》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其六》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万里烽烟白下归,抚棺空自湿征衣。

重言共过梅花岭,伤逝同嗟弹子矶。

幸有一龛分佛火,定知遗恨在金微。

箕星骑得光芒甚,照树年年到十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哀思交织的场景,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首联“万里烽烟白下归,抚棺空自湿征衣”以“万里烽烟”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辽阔,接着“白下归”暗示战事结束,士兵归家,然而“抚棺空自湿征衣”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悲痛与牺牲,士兵虽归,但战友已逝,心中满是哀伤。

颔联“重言共过梅花岭,伤逝同嗟弹子矶”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回忆与战友共同经历的战场情景,如梅花岭、弹子矶等地,表达了对逝去战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颈联“幸有一龛分佛火,定知遗恨在金微”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与慰藉的情感。在战后重建的生活中,诗人或许找到了一丝安慰,如“一龛分佛火”,象征着心灵的寄托与精神的慰藉,同时也暗示了对战争遗留问题的反思与遗憾。

尾联“箕星骑得光芒甚,照树年年到十围”以自然景象作结,箕星的光芒照亮了树木,年复一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同时也寓意着对逝去战友的纪念与缅怀将永存于心,如同那永不熄灭的光芒,照亮着后人前行的道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争对个体生命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逝去战友的深深怀念,同时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莫愁千古难再得,只有画图传楚国。

(0)

妻出叮咛夫转听,采薪须束担头轻。

夜来雨过苍苔滑,莫向巉岩险处行。

(0)

赠刘高士

灵境康庐上,师曾此处家。

今游在京国,谁为管烟霞。

觅句行逢鹤,持经坐对花。

笑予非酒户,相劝满瓯茶。

(0)

送翁应叟

逢君亦姓翁,莫即是吾宗。

远自刺桐里,来看孤屿峰。

虽云相识晚,宛若故情浓。

回首秋风路,闽山复几重。

(0)

题方丈

武夷奇绝处,水碧更山丹。

观辟南唐址,祠仍西汉坛。

山禽酣午梦,野菜健晨餐。

道士江冲一,新诗有集刊。

(0)

挽蔡西山先生

伤哉道学不容时,力抵先生蹈至危。

槐棘佥谋虽日伪,草茅公论实难欺。

苍梧千里地虽远,白首一心天自知。

借问西山近何似,白云长护紫阳碑。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