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
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
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
最好是。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
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
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
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
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
最好是。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
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
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
诗人运用丰富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春日宴会的盛况,通过对花卉、服饰和玉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当时宫廷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繁复。"聚春工,开绝艳,天巧信无比"一句以高超的手法赞美牡丹之美,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映射出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崇尚。
"旧日京华,应也只如此"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繁华生活的一种感怀和认同,这里所谓的"旧日",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个人记忆中的美好场景。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在传递一种对过去美好的留恋之情。
接下来的"等闲一尺娇红,燕脂微点,宛然印、昭阳玉指"则是对女性装扮的细致描绘,"一尺娇红"暗示了女子肌肤之白嫩,"燕脂微点"形容了精致的妆容,而"宛然印"和"昭阳玉指"更是突出了女子手部的美丽与高贵。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当时女性的审美观念,也反映出诗人对女性之美的深刻理解。
"最好是。乐岁台府官闲,风流剩欢意"一句中,"乐岁台府官闲"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而"风流剩欢意"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雅情怀。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诗人通过对饮酒宴会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放纵与享乐的气氛。"痛饮连宵,花也为人醉"表达了宴会上人们尽情欢乐的场景,而"花也为人醉"则是对这种美好时光的一种浪漫化处理。
最后,诗人描写了宴会结束后的场面:"可堪银烛烧残,红妆归去,任春在、宝钗云髻。"这里的"银烛烧残"暗示了夜已深,而"红妆归去"则是对女性离别时美丽形象的一种留恋。而"任春在、宝钗云髻"则表达了一种即便宴会结束,春天的美好依旧存在,而那些精致的发饰与装扮也将继续见证着生活的繁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宫廷宴会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奢侈与繁复,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