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绝句奉约圭禅师相过同食荔枝·其二》
《绝句奉约圭禅师相过同食荔枝·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荔子丹兮满翠岚,能将法味发芳甘。

舌根幸有圆通在,何惜南来与遍参。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绝句奉约圭禅师相过同食荔枝(其二)》。诗中以荔枝为引子,巧妙地融入了佛法的哲理,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荔子丹兮满翠岚”,描绘了一幅荔枝挂满翠绿山峦的画面,色彩鲜明,充满生机。荔枝的红色与翠绿的山色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的热烈与宁静的和谐。

次句“能将法味发芳甘”,则将荔枝的味道与佛法的真谛联系起来。这里的“法味”指的是佛法的精髓,而“芳甘”则是指美味。诗人通过荔枝的甜美,比喻佛法的甘甜,暗示了通过修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幸福。

第三句“舌根幸有圆通在”,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到“舌根”,即舌头的根部,象征着感知和理解的能力。这里的“圆通”意味着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沟通。诗人表达了自己有幸拥有这种能力,能够理解和体验佛法的深邃,同时也暗含了对禅师圭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最后一句“何惜南来与遍参”,表达了诗人愿意与禅师共同探讨佛法的愿望。这里的“南来”可能是指禅师从南方而来,也可能是诗人邀请禅师一起深入研究佛法的意思。“遍参”则意味着广泛地学习和体验,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以及对与智者交流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荔枝这一日常之物,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佛法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卖花声.绿蝴蝶

仙梦碧罗飞。黛活螺肥。六朝腻粉褪金泥。

只有九疑仙子见,稳赋双栖。何处窃香归。

旧侣都非。西园悄咏绿衣诗。

笔点画眉描不定,一晌烟迷。

(0)

台城路

扁舟待约寻秋去,瘦筇又唤幽讨。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且向横塘移棹。篷窗欹帽。

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

(0)

浣溪纱

唱罢玲珑一曲歌。江潮微上绿云坡。

此情翻较醒时多。

已是欲眠浑未醉,故回覆脸奈他何。

谁云无赖只横波。

(0)

踏莎美人

瑟鼓青峰,歌翻绛树,无言忽到分襟处。

袜罗冰尽手频招,安得千层铁锁、截轻桡。

醉缬凝酥,啼珠冻雨,晓钟时节围炉语。

离情欲寄浙江潮,其奈客程偏指,坠钗桥。

(0)

东风第一枝.用史梅溪韵

麦浪翻晴,柳烟吹暮,可怜时候新暖。

攀来暗绿嫌深,折去残红怨浅。

东风著意,为留得、几丝香软。

笑双双、掠水衔泥,辛苦旧巢归燕。

费多少、斜阳送眼,容易得、远山迎面。

肯将佩冷江皋,博个宴酣花苑。

梦阑酒醒,早减却、春痕一线。

问五湖、他日扁舟,可似苎萝相见。

(0)

南乡子·其六云林招游三官庙看海棠,不果行,用来韵答之

尘事惜萦牵。再到花时又一年。

佳会自应多韵事,相连。遮莫红妆绿柳边。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