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待约寻秋去,瘦筇又唤幽讨。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且向横塘移棹。篷窗欹帽。
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
扁舟待约寻秋去,瘦筇又唤幽讨。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且向横塘移棹。篷窗欹帽。
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
这首《台城路》以清雅之笔描绘了一幅秋日泛舟的宁静画面。诗人以“扁舟待约寻秋去”开篇,点明了季节与出游的主题,随后“瘦筇又唤幽讨”一句,以竹杖的瘦削映衬出环境的幽静,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氛围。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诗人通过描绘远处的云雾缭绕和近处的烟气凝聚,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如画的秋景之中。接着,“且向横塘移棹”一句,自然地引出了行舟的动作,将读者的目光带入了水面上的动态世界。
“篷窗欹帽,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这一段文字细腻地描绘了舟中人的形象与周围景色的融合,夕阳的余晖洒在船篷上,帽子倾斜,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夕阳的沉落更添了几分时间流逝的感慨。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诗人通过白鹭与海鸥的形象,寄托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暗示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这一句通过描述在空旷的廊道中寻找木屐的场景,以及对古代文人谢灵运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一种态度——在忙碌之余,不忘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随着夜幕的降临,寺庙的钟声响起,树林深处月亮缓缓升起,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旅人的孤独与思考。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这一段文字描绘了僧人在夜晚汲水煮茶、点起篝灯的情景,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平静与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最后,诗人以“秉烛还来”的决心,表达了对这次旅行的珍视与期待,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过早结束这次美好的旅程,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不舍。
整体而言,《台城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泛舟图景,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岸断川平拔一峰,丹青剥落古灵宫。
邦人岁久忘遗爱,贾客时来乞好风。
二水有情犹磬折,霜枫无数尚旗红。
冈头故址宜亭榭,城郭江山尽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