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章明喜尼山近,我自尼山祭罢来。
旧日行宫重脩葺,暮春曲水足追陪。
泗源叠出似之矣,陪尾传讹久矣哉。
林色泉声欣始遇,得教散志一徘徊。
奎章明喜尼山近,我自尼山祭罢来。
旧日行宫重脩葺,暮春曲水足追陪。
泗源叠出似之矣,陪尾传讹久矣哉。
林色泉声欣始遇,得教散志一徘徊。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至泉林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尼山祭祀后,前往泉林的行程与所见所感。
首句“奎章明喜尼山近”,以“奎章”形容尼山的光辉,表达了对尼山的崇敬之情。“我自尼山祭罢来”则点明了诗人从尼山祭祀归来的情境。接着,“旧日行宫重脩葺,暮春曲水足追陪”两句,描述了诗人经过修缮的旧日行宫,以及在暮春时节,沿着曲折的水流,与自然美景相伴同行的场景。
“泗源叠出似之矣”一句,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泗水源头相比较,赞美了泉林的美丽。“陪尾传讹久矣哉”则表达了对流传错误历史的感慨,暗示了对真实历史的追寻和尊重。
最后,“林色泉声欣始遇,得教散志一徘徊”两句,诗人表达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喜悦,以及在林色与泉声中流连忘返的心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