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饮黄泉下土壤,夜来唧唧尽愁肠。
屈伸尺蠖求何事,岂有孤情到首阳。
上饮黄泉下土壤,夜来唧唧尽愁肠。
屈伸尺蠖求何事,岂有孤情到首阳。
这首诗名为《感蚓》,是明代诗人何吾驺所作。通过这首诗,诗人以蚯蚓为喻,表达了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上饮黄泉下土壤”,形象地描绘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它在地下钻行,既可接触到黄泉(象征生命的源头),又会深入土壤深处。这一句既展现了蚯蚓生存的艰难,也暗含了生命的循环与归宿。
次句“夜来唧唧尽愁肠”,则进一步描绘了蚯蚓在夜晚的活动状态,发出细微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内心的忧愁。这里将蚯蚓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和短暂的深切感受。
“屈伸尺蠖求何事”一句,以尺蠖(一种类似蚯蚓的昆虫)的弯曲伸展动作,比喻人生的曲折与追求。尺蠖的行动看似无目的,实则寓意着人在世间的挣扎与探索。诗人借此表达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困惑。
最后一句“岂有孤情到首阳”,引用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坚守自我原则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之意。整句诗在肯定了独立人格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综上所述,《感蚓》一诗通过对蚯蚓这一微小生物的观察与思考,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存在的价值以及个体在复杂社会中的处境与选择,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沉感悟。
士也在世应时需,自知忠孝非两途。
忠当事君罄衷赤,孝当养亲服勤劬。
书生有母已垂白,屡易星霜抱冰檗。
朝廷化成多美意,肯使孤真竟沦匿。
惟公素称长者家,笔端霜气秋生花。
柏台腾誉七郡肃,片言折狱曾无哗。
书生景慕已有年,愿持彩笔成陶甄。
子能尽孝母佩德,载拜深恩即二天。
今夕何夕夜未终,长空月出光瞳眬。
乾坤一色净如镜,水天上下磨寒铜。
晃如径寸珠,高耀冯夷宫。
清寒泣神鬼,奇怪惊蛟龙。
我乘万斛舟,直入玻璃中。
双浆击空明,孤帆飏天风。
狂吟发长啸,有似苏长公。
湘水居其西,采石居其东。
屈原与李白,此地遗高踪。
我处二者间,拍手招两翁。
独醒醉魄呼不返,扣舷大叫应耳聋。
百年清赏谁与同,茫茫千载情何穷。
采兰芷兮水冷,探明珠兮江空。
诗成叹息无可语,因风寄与天地之内古今不朽之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