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简威犹凛,青山兴已浓。
鹤闲云作氅,驼卧草埋峰。
跪屦若可教,卜邻应见容。
因公问回老,何处定相逢。
白简威犹凛,青山兴已浓。
鹤闲云作氅,驼卧草埋峰。
跪屦若可教,卜邻应见容。
因公问回老,何处定相逢。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自然景色的诗歌。开篇“白简威犹凛,青山兴已浓”两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雄伟的山峦画面,其中“白简”指的是秋天的竹子,“威犹凛”形容竹子的挺拔和力量感,而“青山兴已浓”则是对远处山峰层次分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眼中山峦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的“鹤闲云作氅,驼卧草埋峰”两句,继续深入山林之中,观察到鹤在云端悠然自得地飞翔,同时大雁则静卧于草丛之间,其身躯几乎被高草所覆盖。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观察的敏锐眼光,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跪屦若可教,卜邻应见容”两句,则是诗人在山中寻找古圣先贤留下的足迹,或许是在询问周围环境是否有古代智者留下的教诲。这里的“跪屦”指的是古人在山林间修行时所穿的草鞋,“卜邻”则是古代占卜的一种方式,用以探求吉凶。诗人通过这些行为,表达了对古圣先贤智慧的尊崇和向往。
最后,“因公问回老,何处定相逢”两句,是诗人在山中寻找那些隐居高深、不问世事的高士或老僧,他们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人物。这里的“因公”指的是因为某种原因,“问回老”则是在询问这些隐者们的去向和下落,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古圣先贤的描绘,以及对高士隐者的追寻,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挈巢江湖去,端为山水癖。
朅来谷隐游,契我赏心适。
寒江渺平楚,复岭转层壁。
谁与龙象筵,一扫狐兔迹。
綵云布楼台,迎日丽金碧。
堂高磬声邃,壑远松响激。
山光晚相照,空翠浓欲滴。
行当就墟市,幽栖买泉石。
日咏招隐诗,时过弥天释。
冈头老桧不记年,古父约以千龄传。
高枝凌兢倚北斗,低枝犹藏万岁烟。
蟠根直与地争固,不许蚓穴通黄泉。
阴森古怪神物附,雨晦每见蛟龙骞。
贤哉乐天真逸者,手植苍桧今宛然。
元和元丰五十纪,婆娑下委才及肩。
信此千龄尚虚云,几见海变丘陵迁。
乃知不为斤斧夭,不在涧底与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