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永常披卷,堂深镇下帘。
蝉声从嘒嘒,花气自纤纤。
苔润阶生篆,云开峰露尖。
徘徊忘物我,不觉暑风炎。
日永常披卷,堂深镇下帘。
蝉声从嘒嘒,花气自纤纤。
苔润阶生篆,云开峰露尖。
徘徊忘物我,不觉暑风炎。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静谧而悠然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特有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
首句“日永常披卷”,描述了夏日白昼漫长,诗人手执书卷,沉浸于阅读之中,享受着时光的静好。接下来,“堂深镇下帘”一句,通过深堂和垂帘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安逸的氛围,仿佛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
“蝉声从嘒嘒,花气自纤纤”两句,运用听觉和嗅觉的双重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夏日特有的自然声音与香气。蝉鸣虽微弱,却充满了生命力;花香虽轻柔,却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苔润阶生篆,云开峰露尖”则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细节。青苔在石阶上生长,留下蜿蜒的痕迹,如同篆文般美丽;云层散开,山峰显露,尖峭的山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与欣赏。
最后,“徘徊忘物我,不觉暑风炎”表达了诗人完全沉浸在眼前的景致中,忘记了自我与外界的区别,甚至忽略了夏日的炎热。这种忘我的状态,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午后静谧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心灵平静的渴望。
春来常早起,幽事颇相关。
帖石防隤岸,开林出远山。
一丘藏曲折,缓步有跻攀。
童仆来城市,瓶中得酒还。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云门若邪里,泛鹢路才通。
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
天香众壑满,夜梵前山空。
漾漾潭际月,飔飗杉上风。
兹焉多嘉遁,数子今莫同。
凤归慨处士,鹿化闻仙公。
樵路郑州北,举井阿岩东。
永夜岂云寐,曙华忽葱茏。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
再来期春暮,当造林端穷。
庶几踪谢客,开山投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