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若邪里,泛鹢路才通。
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
天香众壑满,夜梵前山空。
漾漾潭际月,飔飗杉上风。
兹焉多嘉遁,数子今莫同。
凤归慨处士,鹿化闻仙公。
樵路郑州北,举井阿岩东。
永夜岂云寐,曙华忽葱茏。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
再来期春暮,当造林端穷。
庶几踪谢客,开山投剡中。
云门若邪里,泛鹢路才通。
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
天香众壑满,夜梵前山空。
漾漾潭际月,飔飗杉上风。
兹焉多嘉遁,数子今莫同。
凤归慨处士,鹿化闻仙公。
樵路郑州北,举井阿岩东。
永夜岂云寐,曙华忽葱茏。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
再来期春暮,当造林端穷。
庶几踪谢客,开山投剡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山古寺的超凡脱俗之美,充满了对佛法和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人通过云门寺的幽静与神秘,表达了自己对于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云门若邪里,泛鹢路才通。”开篇便以云门寺的隐逸开始,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这里的“云门”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写,更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夤缘绿筱岸,遂得青莲宫。”诗人沿着绿意盎然的河岸前行,最终到达了那座青莲组成的神圣之所。这里的“青莲”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和智慧。
“天香众壑满,夜梵前山空。”天香四溢,每一个山谷都充满了香气,而夜晚的梵音则在空旷的山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
“漾漾潭际月,飔飗杉上风。”诗中的“潭际月”和“杉上风”都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感悟。
“兹焉多嘉遁,数子今莫同。”这里的“兹焉”指的是云门寺这样的仙境,而“嘉遁”则是对这些仙境的赞美。诗人通过与古代圣贤相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无法达到他们的高度,但心中充满了向往。
“凤归慨处士,鹿化闻仙公。”这里的“凤归”和“鹿化”都是对仙境生活的描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仙境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樵路郑州北,举井阿岩东。”通过具体的地理位置,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云门寺的偏远和隐秘。
“永夜岂云寐,曙华忽葱茏。”这里的“永夜”和“曙华”都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描写,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这是对自然界中生长过程的一种细腻描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再来期春暮,当造林端穷。”诗人表达了希望在春天的尽头,再次访问这座深藏于山中的寺庙,寻找那份宁静与精神上的寄托。
“庶几踪谢客,开山投剡中。”这里的“庶几”意味着诗人的某种期待和不确定性,而“踪谢客”则是对过往行迹的一种留恋。最终,“开山投剡中”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内心世界的自在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次心灵之旅的记录,诗人通过对云门寺及其周遭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