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相笑枕阑干,叠叠诗成兴未阑。
上苑马蹄三日闹,前村藜杖几时闲。
月流清影空窗净,风递奇香薄袂寒。
争向芙蓉高着眼,小窗兰蕙更谁看。
赏花相笑枕阑干,叠叠诗成兴未阑。
上苑马蹄三日闹,前村藜杖几时闲。
月流清影空窗净,风递奇香薄袂寒。
争向芙蓉高着眼,小窗兰蕙更谁看。
这首诗描绘了赏花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赏花的乐趣与意境。首句“赏花相笑枕阑干”,生动地刻画了赏花者在花丛中欢笑的情景,仿佛花朵也在微笑,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接着,“叠叠诗成兴未阑”表达了诗人创作的激情与对赏花之美的无限感慨,诗兴不减。
“上苑马蹄三日闹,前村藜杖几时闲”两句对比鲜明,上苑中马蹄声喧闹,象征着繁华与热闹;而前村则以藜杖为行迹,暗示一种宁静与悠闲的生活状态。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态度的思考。
“月流清影空窗净,风递奇香薄袂寒”描绘了夜晚赏花的情景,月光洒落,清影摇曳,窗前一片静谧;微风吹来,花香四溢,却也带有一丝凉意。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凄清的意境。
最后,“争向芙蓉高着眼,小窗兰蕙更谁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欣赏,同时也暗含了对孤独与寂寞的感慨。芙蓉与兰蕙都是高洁之物,诗人似乎在说,即使在赏花之时,也难以找到真正能理解或欣赏这份美好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赏花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一天云似穹庐,山川惨淡还非旧。
兴来欲唤,羸童瘦马,寻梅陇首。
有客遮留,左援苏二,右招欧九。
问聚星、堂上当年白战,还更许、追踪否。
却拥重裘深坐,看飞花、乍无还有。
老来拈笔,不禁清冻,频呵龟手。
想见南山,少年射虎,臂鹰牵狗。
暮归来脱帽,销金帐里,饮羊羔酒。
十载炎方,同饮汉江,同为转蓬。
恨寻常会面,当年无分,三千余里,此地相逢。
宇宙英奇,幽并慷慨,肯事区区笔砚中。
男儿志,要长枪大剑,谈笑成功。辕门醉卧秋风。
看落日旌旗掩映红。
爱朔云边雪,一声寒角,平沙细草,几点飞鸿。
湖海情怀,金兰气谊,莫惜琼杯到手空。
君知否,怕明朝回首,渭北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