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索寻橦绝伎兼,部分双引到重檐。
锦襕红袜蹲蹲舞,巧赴钢丝昔昔盐。
度索寻橦绝伎兼,部分双引到重檐。
锦襕红袜蹲蹲舞,巧赴钢丝昔昔盐。
这首诗描绘了杂技表演中的精彩瞬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技艺的高超与表演者的风采。
首句“度索寻橦绝伎兼”,描绘了表演者在绳索和竿子上进行高难度技巧表演的场景,展现出他们非凡的技艺。“度索”指在绳索上行走,“寻橦”则是指在木棍或竿子上表演,两者都是古代杂技中的高难度项目。这里的“绝伎”强调了表演者技艺的卓越与独特。
次句“部分双引到重檐”,描述了表演者如何从一个平台或装置开始,通过一系列动作,最终到达更高处的屋檐或建筑结构之上。这里的“双引”可能指的是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一壮举,或是表演者使用某种工具辅助自己上升至高处。整个画面充满了紧张与刺激,展示了杂技艺术的惊险与魅力。
后两句“锦襕红袜蹲蹲舞,巧赴钢丝昔昔盐。”进一步描绘了表演者的服饰与动作。其中,“锦襕红袜”形容了表演者身着华丽的锦衣,脚踏鲜艳的红色袜子,这样的装扮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也体现了表演者对细节的精心设计。而“蹲蹲舞”则生动地表现了表演者在钢丝上进行舞蹈般的移动,这种动态的舞蹈不仅考验了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更展现了他们对平衡感的精准掌握。最后,“巧赴钢丝昔昔盐”可能是指表演者在钢丝上灵活穿梭,如同在盐粒上跳跃一般,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突出了表演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杂技表演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和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同时也传达了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的赞美和欣赏。
汉王有天下,欻起布衣中。
奋飞出草泽,啸咤驭群雄。
淮阴既附凤,黥彭亦攀龙。
一朝逢运会,南面皆王公。
鱼得自忘筌,鸟尽必藏弓。
咄嗟罹鼎俎,赤族无遗踪。
智哉张子房,处世独为工。
功成薄受赏,高举追赤松。
知止信无辱,身安道亦隆。
悠悠千载后,击抃仰遗风。
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
五年持戒长一食,至今犹自颜如花。
亭亭独立青莲下,忍草禅枝绕精舍。
自用黄金买地居,能嫌碧玉随人嫁。
北客相逢疑姓秦,铅花抛却仍青春。
一花一竹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黄鹂欲栖白日暮,天香未散经行处。
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泠泠。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
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谁堪世事更相牵,惆怅回船江水渌。
山城迢遰敞高楼,露冕吹铙居上头。
春草连天随北望,夕阳浮水共东流。
江田漠漠全吴地,野树苍苍故蒋州。
王粲尚为南郡客,别来何处更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