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迹如云亦散仙,耽情有癖即因缘。
择须为隐谁投券,行倘堪偕愿执鞭。
面壁少文今卧老,游山康乐但诗传。
何须一叶龙门去,指画河图问朔骞。
寄迹如云亦散仙,耽情有癖即因缘。
择须为隐谁投券,行倘堪偕愿执鞭。
面壁少文今卧老,游山康乐但诗传。
何须一叶龙门去,指画河图问朔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方山人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独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首句“寄迹如云亦散仙”以云喻方山人的飘逸与自由,暗示其如同云一般无拘无束,自在逍遥,仿佛超脱尘世的散仙一般。接着,“耽情有癖即因缘”则点明了方山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和独特癖好,这些癖好或许源于某种特殊的缘分或机缘,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和深刻体验。
“择须为隐谁投券”一句,表达了方山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决断,似乎是在赌注自己的命运与选择,暗示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坚定信念和深思熟虑。而“行倘堪偕愿执鞭”则进一步描绘了方山人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共事的情景,展现了他的社交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
“面壁少文今卧老”可能寓含着方山人在年老时回顾自己一生,虽少言寡语,却在内心深处积累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游山康乐但诗传”则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名士康乐公(即谢灵运)的例子,强调了方山人通过诗歌来传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表明了他以文学作为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独特方式。
最后,“何须一叶龙门去,指画河图问朔骞”表达了方山人认为不必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而是应该专注于内心的探索和精神的成长。这里的“龙门”可能象征着世俗的权力和财富,而“河图”和“朔骞”则是古代神话中的元素,象征着宇宙的奥秘和未知的世界。整句话意在强调,真正的智慧和满足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而非外在的物质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方山人独特的生命哲学和生活态度,以及他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洞察。
上马能击贼,下马能草檄。
萧郎负此文武之全才,当卧元龙楼百尺。
屏山阅尽眼中人,磊落深沉只识君。
冷官不受人料理,拄笏时看西山云。
与君尝谈秘书阁,百二秦城锦相错。
第恐羌儿或弄兵,今日始知先一著。
自有龙图十万兵,请乘一障终权轻。
初闻召至青油幕,袖中已草从军行。
相国谋深古来少,想见智囊谈未了。
贺兰鼠子不足平,底用西征出师表。
凉州久苦寒烟埋,今年定见玉关开。
凯旋只在春风后,趁取闲闲登吹台。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燃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