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泣西楼,天亦瘦、惨黄愁翠。
难消受、长歌当哭,孤灯泻泪。
典尽难留嫁日衣,醉来却喜书空字。
问断肠、吟就是何题,长门句。屏山静,炉香细。
听不了,寒蛩砌。数离愁多少,撑天塞地。
故国迷漫残照外,美人宛在潇湘里。
坐闺中、对此可怜宵,人憔悴。
雁泣西楼,天亦瘦、惨黄愁翠。
难消受、长歌当哭,孤灯泻泪。
典尽难留嫁日衣,醉来却喜书空字。
问断肠、吟就是何题,长门句。屏山静,炉香细。
听不了,寒蛩砌。数离愁多少,撑天塞地。
故国迷漫残照外,美人宛在潇湘里。
坐闺中、对此可怜宵,人憔悴。
这首《满江红·忆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北游期间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雁泣西楼,天亦瘦、惨黄愁翠。” 开篇以雁鸣渲染出一种凄凉氛围,仿佛大雁的哭泣声回荡在西楼之上,天空也因这份哀愁而显得消瘦,色彩惨淡。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感,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难消受、长歌当哭,孤灯泻泪。” 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她难以承受内心的痛苦,只能通过长歌来发泄,而孤灯下的泪水则成了她情感的直接流露。这里将歌声和泪水作为情感的替代物,形象地表达了无法言说的悲伤。
“典尽难留嫁日衣,醉来却喜书空字。” 主人公为了留住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不惜典当嫁衣,但这种努力似乎徒劳无功。然而,在醉酒后,她却意外地感到一丝安慰,或许是因为在虚幻中找到了寄托。这里的“书空字”可能指的是在空气中书写或画出字迹,象征着她试图在梦境中留下记忆的痕迹。
“问断肠、吟就是何题,长门句。” 这里引用了汉武帝时期陈皇后被废后的长门宫故事,以陈皇后之苦比作主人公的相思之痛。她询问自己所吟诵的诗句,是否能触及到远方亲人心中的痛楚,是否能传达出自己的思念之情。
“屏山静,炉香细。听不了,寒蛩砌。” 屏风后的寂静与炉中袅袅升起的香烟形成对比,寒蛩(蟋蟀)的叫声在冰冷的石阶上回响,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凄凉的环境,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
“数离愁多少,撑天塞地。” 这句话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离愁别绪的深刻感受,仿佛这些离愁已经填满了整个天地,无法摆脱。
“故国迷漫残照外,美人宛在潇湘里。” 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即使在遥远的地方,她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情,仿佛亲人就在潇湘(泛指南方)的某个角落。
“坐闺中、对此可怜宵,人憔悴。” 最后,主人公独自坐在闺房之中,面对着这令人怜惜的夜晚,身心俱疲。这一句总结了全词的情感核心,展现了主人公在思念与孤独中逐渐憔悴的形象。
整体而言,《满江红·忆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女子在北游期间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挣扎与情感波动。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精金百鍊方在镕,煖光烁烁飞晴虹。
一泓倾泻紫液冻,炉锤妙手资良工。
员不从规方不矩,形若佩环深几许。
曲生欢伯每相投,却付尊罍为伴侣。
冬曹陈君真好奇,制此绝胜金屈卮。
我来擎出便斟酌,云是新成曾未持。
谓余玉堂仙,素有江湖量。
锦袍湿淋漓,曾醉宫壶酿。
此人正与此杯宜,满劝频斟不容让。
乃锡以嘉号,名曰学士杯。杯惜以予辱。
予亦因杯颓。何如唤起谪仙李,一饮一石襟怀开。
今君棹酒船,归向三江口。
高阳有旧徒,总是文章友。
举杯吸尽瓮中春,吐出新诗千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