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
《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全文
宋 / 秦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点目谁能化两龙,超然想见古人风。

红尘稍与僧家远,白发偏于我辈公。

休计浮名千载后,且欣汤饼一杯同。

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uānshūyóuzhìhǎiyòngqiányùn
sòng / qínguān

diǎnshuínénghuàliǎnglóngchāoránxiǎngjiànrénfēng

hóngchénshāosēngjiāyuǎnbáipiānbèigōng

xiūmíngqiānzǎihòuqiěxīntāngbǐngbēitóng

shíbìngzhùhángōushàngyǐnshuǐjiāohuābàngōng

翻译
谁能在这尘世中化出两条龙,仿佛见到古人的风采。
身处红尘,我们稍稍远离了僧侣的生活,白发却早早地降临在我们这些凡人身上。
不必去计较千年后的虚名,此刻能一起享用一碗热汤饼就已足够。
何时能一同在邗沟边建起居所,引来流水灌溉半亩花田的宫殿。
注释
化两龙:比喻超脱世俗,成就非凡之事。
红尘:指世俗社会,繁华之地。
僧家:指僧侣或出家人。
白发:象征岁月和衰老。
浮名:指虚无的名声或地位。
汤饼:古代的一种面食,类似今天的面条或饺子。
邗沟:古代运河,这里指建居所的地方。
半亩宫:形容宫殿占地不大,有简朴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与李端叔游智海用前韵》。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首句“点目谁能化两龙”运用了典故,暗示自己与友人李端叔的深厚情谊如同点铁成金,能化腐朽为神奇。接着,“超然想见古人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风范的仰慕,以及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红尘稍与僧家远”一句,通过对比红尘俗世与出家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诗人对远离尘嚣的向往。而“白发偏于我辈公”则感慨时光荏苒,自己与朋友已届老年,但仍保持着真挚的友情。

“休计浮名千载后,且欣汤饼一杯同”传达出诗人不执着于短暂的名声,而更愿意在当下与朋友共享简单快乐的心情。最后两句“何时并筑邗沟上,引水浇花半亩宫”,诗人想象着与朋友共筑居所,引水灌溉,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秦观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友情的深深珍视。

作者介绍
秦观

秦观
朝代:宋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生辰:1049-1100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猜你喜欢

题圆通院

吾家旧筑炉峰宅,岂不怀归困转蓬。

奔走微官遍林谷,却寻清磬到圆通。

(0)

题旧宫

新宫改作几何年,像设于今尚俨然。

薜荔绿垂山木槁,长春开尽草芊芊。

(0)

题方士繇伯谟五丈所居三首·其二

文定去营衡麓宅,仲容自老籍溪傍。

祇令风月无人主,今代玄英更姓方。

(0)

漫兴十一首·其十一

寒日萧萧上矮窗,竹阴窗影两舂撞。

是中寓意真无尽,笔底寻诗卒未降。

(0)

答简审知

早起难胜上水寒,为君还复念湖滩。

泥滑蹇驴难跨去,七言聊遣问平安。

(0)

晚作

古屋黄昏蝙蝠飞,尔飞干我竟何为。

但愁蚊子且生翼,饱尔亦当侵我肌。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