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尤寒,阑干倚遍人微困。征鸿飞尽。
苒苒无音信。独隔天涯,萱草难蠲忿。谁行问。
从行无分。多少思亲恨。
春早尤寒,阑干倚遍人微困。征鸿飞尽。
苒苒无音信。独隔天涯,萱草难蠲忿。谁行问。
从行无分。多少思亲恨。
这首《点绛唇》由清代诗人沈鹊应所作,描绘了春寒料峭中一位女子倚栏远眺的情景,表达了她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与内心的苦闷。
开篇“春早尤寒,阑干倚遍人微困”,点明时节虽已入春,但寒意未减,女子在栏杆旁站立良久,身心俱疲。接着“征鸿飞尽。苒苒无音信”两句,以南飞的大雁比喻远行的征人,大雁已去,却无音讯传来,暗示了女子对征人的深切思念和等待的煎熬。
“独隔天涯,萱草难蠲忿”进一步深化了女子的孤独感和无奈情绪。萱草,古代常用来象征忘忧,但在这种情境下,它反而成了加重愁绪的象征,表明女子的愁苦无法排解。
最后,“谁行问。从行无分。多少思亲恨”表达了女子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她自问无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无法分担这份思念之苦,流露出深深的孤独与哀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春寒中对远方征人的深深思念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情感,读来令人动容。
元戎小队闲登临,悠悠旌旆穿山林。
太行南下路险涩,不惮著脚穷幽寻。
清源祭秩世所重,乔木掩映灵宫深。
是时方口雨初过,天风破晓开微阴。
入门为问庙见礼,白发黄冠通古今。
且言享诚非享物,那在与俗占浮沉。
鞠躬执简默有祷,脯酒纵薄神所歆。
几年愿违莫能遂,至此始得偿初心。
点检图经叹禹迹,山青水绿无知音。
竹根醉倒客星散,夜听波底蛟龙吟。
大袖斜襟粗布袍,髻丫撑似弥明高。
滑稽自谓世可玩,清净不守形徒劳。
百年光景已强半,容易便把青春抛。
欲向蓬壶寻福地,柰何龙伯钓后负山无海鳌。
欲驾天风朝帝阙,柰何巫阳去后九虎守关牢。
养生未获一溉力,那忍遽绝平生交。
但令造物哀正直,岂肯屈曲从仙巢。
留侯学道欲轻举,尚且强食扶金刀。
安期当年本策士,意气直谒扛鼎豪。
平地作仙亦不恶,或恐上界官府名难逃。
君不见醉吟居士不归海上山,又不见昌黎先生屈曲自世閒。
况非出尘风骨羽化难,夜叉白日守天关。
黄庭正恐坐误读,铁锁纵垂那可攀。
我笑学仙王屋著道冠,只待河南李侯脱去然后还。
《赠出家张翔卿》【金·李俊民】大袖斜襟粗布袍,髻丫撑似弥明高。滑稽自谓世可玩,清净不守形徒劳。百年光景已强半,容易便把青春抛。欲向蓬壶寻福地,柰何龙伯钓后负山无海鳌。欲驾天风朝帝阙,柰何巫阳去后九虎守关牢。养生未获一溉力,那忍遽绝平生交。但令造物哀正直,岂肯屈曲从仙巢。留侯学道欲轻举,尚且强食扶金刀。安期当年本策士,意气直谒扛鼎豪。平地作仙亦不恶,或恐上界官府名难逃。君不见醉吟居士不归海上山,又不见昌黎先生屈曲自世閒。况非出尘风骨羽化难,夜叉白日守天关。黄庭正恐坐误读,铁锁纵垂那可攀。我笑学仙王屋著道冠,只待河南李侯脱去然后还。
https://shici.929r.com/shici/fpWQ1hdk.html
猎犬已为兔死烹,犹向汉俎分杯羹。
脚靴手板冻欲裂,尚立唐阶没膝雪。
三寸舌为帝者师,终比赤松见事迟。
相看一笑在目击,何用左思招隐诗。
出门便是天坛路,云閒指点巢仙处。
不辞杖屦从子游,王者之后养老在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