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关临古道,使节几经过。
僧涴溪头竹,樵扳石上萝。
妙山原自好,佳句不须多。
人境俱忘处,披云一啸歌。
禅关临古道,使节几经过。
僧涴溪头竹,樵扳石上萝。
妙山原自好,佳句不须多。
人境俱忘处,披云一啸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林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禅宗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首句“禅关临古道,使节几经过”以禅关与古道起笔,营造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氛围,暗示了此处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心灵修行的圣地。接着,“僧涴溪头竹,樵扳石上萝”两句,通过僧人与樵夫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竹与萝的生长状态,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喻了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妙山原自好,佳句不须多”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认为真正的美无需过多言语描述,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最后,“人境俱忘处,披云一啸歌”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通过“啸歌”这一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喜悦,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君不见吴侬自昔王江干,岁输御府金堆盘。
一朝肘掖作奇祸,玉册锦袍盟欲寒。
驿尘初飞梅未破,匆匆烟雨催梅酸。
行驱鬼马载鬼妾,欲偷瞬息如槐安。
那知氛雾卷清昼,旄头夜落天南端。
楼船千万羽林卒,飞渡海潮江不湍。
狂童生致独柳下,请肉仇家来白官。
千奴一胆更须问,速收两手春耕翻。
鹿奔谁云争走险,鸡败但笑空馀冠。
政须船粟哺其腹,此令朝行民夕宽。
功歌九庙今谁定,退之方颂元和圣。
老人端坐听清风,习习先秋苏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