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硕人赵氏挽诗·其二》
《硕人赵氏挽诗·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命服从夫贵,遗经易子成。

蘋蘩无失职,琴瑟自和鸣。

已叹归同穴,犹悲梦两楹。

旁观洒清泪,双旐出寒城。

(0)
翻译
命运听从丈夫尊贵,传承经典教育后代延续。
萍蘩草履行职责,夫妻和谐琴瑟共鸣。
已感叹夫妻共穴归宿,仍悲伤梦中两人各在厅堂。
旁人看着洒下哀伤之泪,两面白旗出城哀悼。
注释
命:命运。
夫:丈夫。
贵:尊贵。
遗经:遗留的经典教育。
易子:交替教育孩子。
蘋蘩:水生植物,象征洁净。
失职:不尽职。
琴瑟:古乐器,比喻夫妻和谐。
和鸣:共鸣。
归同穴:死后葬在一起。
梦两楹:梦中两人分隔两地。
旁观:旁人观看。
洒清泪:洒下清泪。
双旐:两面白旗,丧事标志。
寒城:寒冷的城市,形容环境凄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为悼念亡妻而作的挽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切和对夫妇情义的珍视。

“命服从夫贵,遗经易子成。”这两句表达了传统的夫妇观念,即女子应当顺从丈夫,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这里,“遗经”可能指的是家谱或族谱,意味着亡妻在世时与诗人一同维系家族的血脉。

“蘋蘩无失职,琴瑟自和鸣。”这两句则描绘了亡妻生前勤勉尽责、家庭和谐的场景。“蘋蘩”是古代妇女纺织时所用的一种工具,象征着女性的家务劳动;“琴瑟”则代表夫妇间的音乐会和谐,暗示了诗人与亡妻之间美好的关系。

“已叹归同穴,犹悲梦两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去世后的深切哀痛。尽管已经接受了现实,但是在梦中依然能见到亡妻的身影,显示出诗人内心的不舍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旁观洒清泪,双旐出寒城。”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送别之际的哀伤场景。朋友们围观着诗人的悲痛,眼中含泪;而诗人自己则戴着孝服(双旐),准备踏上送葬的路程,心中充满了寒冷和孤寂。

整首诗通过对亡妻生前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她的深切哀思,展现了诗人对传统夫妇情谊的珍视,以及面对丧偶之痛时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其十四

换辇登门捲御帘,侍中承制舍人宣。

凤书乍脱金鸡口,一派欢声下九天。

(0)

南郊庆成口号二十首·其十

衙前口号奏谐和,日映龙颜喜气多。

六辔暂停鸾辂稳,凤韶新奏庆成歌。

(0)

元夕被雨病中有感·其二

邻箫街鼓远相闻,犹忆天街五夜春。

二十年间游冶事,青灯闲照白头人。

(0)

读蔡绦杂书有感

私史由来不可冯,老奸危国亦危身。

赵奢既已明知子,石碏当求义灭亲。

铁马酿成天宝祸,铜驼空想汴都春。

九京未正鞭尸罪,尚欲欺天罔后人。

(0)

夏景.清风松下来

狭世清风少,清风不受催。

惟应松下有,肯向坐间来。

襟袖元如水,山林自少埃。

遂惊弘景宅,不是楚王台。

柳巷无人扫,柴门尽日开。

是谁前喝道,空遣鹤飞回。

(0)

春景.衣冠拜紫宸

万古衣冠旧,三朝历数新。

青皇来远道,紫袖拜严宸。

花日明簪冕,槐云舞佩绅。

昭容当槛晓,宰相贺班春。

索令分同列,传呼掖老臣。

汉仪当日事,江汉四朝人。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