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
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
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
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淮头。虏尚虔刘。
谁为把中原一战收。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
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沁园春(其十六)》。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思历史变迁的诗歌。
开篇三句“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紧接着,“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生动地勾勒出季节变化与江山壮观之间的对比,这种描写手法展示了词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离离塞草,拍拍风舟”则透露出一丝哀愁之情,可能是作者对于边塞生活的感慨,或是对历史沧桑的无奈。随后的“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更深化了这种情绪,表达了时间流逝、世事变迁带来的感慨。
接下来的“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则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哀悼。这里的“英雄白发”可能暗指某位历史上的伟人,通过这种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往昔英杰、壮志未酬而身逝的感慨。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这几句似乎是在追问历史上的某个重大事件或人物,是谁能够结束战争、收复失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可能是作者对于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乱的无奈。
“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還訪浮丘。”这里的“安石”很可能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字东坡),而“老子”则是对作者自己的谦称。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当世英雄豪杰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够找到像苏东坡那样的伟人来引领时代潮流。
最后,“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图景,作者似乎在通过这种宁静安逸的自然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结尾部分,作者再次以壮阔的江山之景作为背景,通过“去去归休”的叙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悟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词人的高超艺术技巧,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映照。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青衣江水青枫林,灵岩楼阁冠灵岑。
鲸音晓彻三峰静,渔唱霄连五渡深。
三峰五渡招提景,双林八水氛埃屏。
花雨诸天白壁云,松风六月丹崖冷。
丹崖白壁上清虚,石窦云龛缥渺居。
玄度每过支遁室,陶潜常醉远公庐。
子别灵岩岁初改,早见声仪动江海。
仙舟玉节下清泠,烟峦霞屿生光彩。
岩前落木秋纷纷,楼下澄江静练纹。
登临定拟汤休作,好寄新题向碧云。
肃肃戒严程,萧萧班马鸣。
龙庭新节制,骑省旧才名。
玉律调秋气,金铙寝夜声。
陇云笳外结,关月笛中明。
鸾朔临秦阵,鹑瓢绕汉城。
沙汀行见雁,海树坐闻莺。
游雾怀前赏,归风溯别情。
伫听歌凯入,一举塞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