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前学种先生柳。
灌木自悲吟,风泉清道心。
独行潭底影,蝉噪林逾静。
渡口欲黄昏,残阳归掩门。
林中独酌邻家酒,门前学种先生柳。
灌木自悲吟,风泉清道心。
独行潭底影,蝉噪林逾静。
渡口欲黄昏,残阳归掩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闲适而宁静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独自在林中品尝邻居家的酒,效仿先贤种植柳树,寓含着对知识和道德修养的追求。灌木似乎能感知诗人的内心,发出悲吟,而风声和泉水则洗涤着诗人的道心,使其心境更加清澈。
诗人独自行走在潭边,水中的倒影映照出他的孤独,但蝉鸣声反而增添了环境的静谧。黄昏时分,诗人来到渡口,夕阳西下,他掩门回家,流露出一种淡泊而从容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度反思。
漫道十年前事,闷怀天又阴。
何须恨、典了西湖,更笑君、宴罢琼林。
闲时数声啼鸟,凄然似、上阳宫女心。
记断桥、急管危弦,歌声远,玉树金缕沈。
看万年枝上禽。徊徨落月,断肠理绝弦琴。
魂梦追寻。挥泪赋白头吟。
当年未知行乐,无日夜、望乡音。何期至今。
绿杨外、芳草庭院深。
雨声深院里,歌扇小楼中。
当时飞燕马上,妖艳为谁容。
娇颤须扶未稳,腰袅轻笼小驻,玉女最愁峰。
掠鬓过车骤,回首意冲冲。宝钗斜,云鬓乱,几曾逢。
谁知去三步远,此痛与君同。
玉箸残妆谁见,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
重见为低诉,馀恨更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