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丝缝侧理,兹帐息深深。
一榻何高卧,洞房非此心。
云封虚白室,月在梅花林。
个里雕龙思,天孙无自寻。
素丝缝侧理,兹帐息深深。
一榻何高卧,洞房非此心。
云封虚白室,月在梅花林。
个里雕龙思,天孙无自寻。
这首《纸帐》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首句“素丝缝侧理,兹帐息深深”以素丝缝合的帐幕为起点,营造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氛围。帐内仿佛是心灵的避风港,让人暂时忘却外界的喧嚣与纷扰。
“一榻何高卧,洞房非此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高卧于榻上,仿佛是在洞房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远离尘世的束缚与杂念。
“云封虚白室,月在梅花林”两句则运用了自然界的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云雾缭绕的虚白室内,月光洒落在梅花林间,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洁。
最后,“个里雕龙思,天孙无自寻”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在这片静谧之中,灵感如同龙之鳞片般闪烁,而天上的织女(即天孙,传说中的织女星)也不再寻找,似乎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这不仅是对艺术创作状态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纸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观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艺术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召募古来有,今者何其艰。
文书急如雨,取办都保间。
百夫不当十,一夫费千镮。
恐被嗜利徒,无能禦国患。
老母与少妇,蓬头走江干。
挽之不得留,悲泣声彻天。
母曰我壮子,妇曰我健夫。
衣裳破无补,田园荒未锄。
一朝弃我去,饥寒我何如。
我欲从汝行,生死同一隅。
抑恐惰军气,累汝重汝辜。
今业已分离,把袂略须臾。
拭泪为汝言,汝亦无我虞。
戮力济王功,期以斩强胡。
久矣闻水乐,邂逅作此游。
林立攒万石,曲径穿深幽。
谽谺开古洞,下有清浅流。
惜哉非古乐,喷薄皆人谋。
流觞饮山绿,风鬓吹飕飕。
欲归兴未尽,携手湖上楼。
斜阳献万状,浩以百目收。
白鸟去复还,翩翩良自由。
我本山林人,对此多惭羞。
岁月不我与,宴闲其可偷。
便合作归计,老矣安所投。
世事皆漫尔,政恐空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