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滩将至,俄惊水渐鸣。
船奔如逸马,楫击起游鲸。
暗石寒傍闪,前山眩远迎。
溅涛常至颊,逐鸟自怡情。
去急风加劲,翻阴日半明。
傍观俱失色,独坐只闻声。
势自难中息,舟谁可并行。
眼轻千里近,心渺五潮平。
定力惟孤舵,旁扶藉众撑。
乐从险处得,惊向顺中生。
滩尽重回首,长嗟事倖成。
远望滩将至,俄惊水渐鸣。
船奔如逸马,楫击起游鲸。
暗石寒傍闪,前山眩远迎。
溅涛常至颊,逐鸟自怡情。
去急风加劲,翻阴日半明。
傍观俱失色,独坐只闻声。
势自难中息,舟谁可并行。
眼轻千里近,心渺五潮平。
定力惟孤舵,旁扶藉众撑。
乐从险处得,惊向顺中生。
滩尽重回首,长嗟事倖成。
这首明代诗人陆铨的《下滩》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历湍急河流时的紧张与壮丽景象。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水流的动态美和自然力量的震撼。
首句“远望滩将至”,预示着即将面对的挑战,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接着,“俄惊水渐鸣”一句,通过“俄”字强调了水流突然变得汹涌澎湃的瞬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
“船奔如逸马,楫击起游鲸”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船的速度比作飞驰的骏马,而划桨的动作则如同激起的鲸鱼,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湍流中的快速移动和力量的释放。
“暗石寒傍闪,前山眩远迎”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险峻与神秘,暗石在水中闪烁,前方的山峦似乎在远处迎接,增加了诗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
“溅涛常至颊,逐鸟自怡情”两句,一方面描述了浪花飞溅到脸颊的刺激,另一方面又以追逐飞鸟的轻松心情,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乐观态度。
“去急风加劲,翻阴日半明”描绘了风力增强、光线变化的场景,暗示了旅途的艰难与变化莫测。
“傍观俱失色,独坐只闻声”表现了周围人的惊恐与诗人的冷静,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勇气与专注。
“势自难中息,舟谁可并行”表达了旅途中的不易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独立。
“眼轻千里近,心渺五潮平”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出面对困难时的豁达与平静,以及对远方的向往。
“定力惟孤舵,旁扶藉众撑”强调了个人意志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孤舵代表个人的坚持,众人之助则象征团队的力量。
“乐从险处得,惊向顺中生”总结了诗的主题,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而在顺利时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吓,强调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最后,“滩尽重回首,长嗟事倖成”表达了对旅程结束的感慨,以及对成功克服困难的欣慰,同时也有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气、智慧和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