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丁君,太白东坡,疑其后身。
奈花笺甫赐,空承主眷,金莲方照,徒叹卿文。
儋耳苍茫,夜郎惨淡,万里归来故国春。
那堪羡,羡吴山越水,做散仙人。
一朝厌弃风尘,向何处桃源去问津?
念高车驷马,其忧甚大,幽林邃谷,此乐为真。
采者芝舆,绮园安在?共说皤皤入漠廷。
君行矣,恐图形徵访,正具蒲轮。
我见丁君,太白东坡,疑其后身。
奈花笺甫赐,空承主眷,金莲方照,徒叹卿文。
儋耳苍茫,夜郎惨淡,万里归来故国春。
那堪羡,羡吴山越水,做散仙人。
一朝厌弃风尘,向何处桃源去问津?
念高车驷马,其忧甚大,幽林邃谷,此乐为真。
采者芝舆,绮园安在?共说皤皤入漠廷。
君行矣,恐图形徵访,正具蒲轮。
这首《沁园春·题丁药园采芝图》由明末清初的诗人钱肃润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隐逸之士采芝图景。词中以“我见丁君,太白东坡,疑其后身”开篇,将丁药园与唐代诗人李白和宋代文学家苏轼相提并论,暗示了丁药园的才华与气度。接着,“奈花笺甫赐,空承主眷,金莲方照,徒叹卿文”几句,表达了对丁药园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
“儋耳苍茫,夜郎惨淡,万里归来故国春”描绘了丁药园历经艰难归来的场景,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回归。接下来的“那堪羡,羡吴山越水,做散仙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羡慕。
“一朝厌弃风尘,向何处桃源去问津?”则进一步展现了丁药园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寻求心灵净土的愿望。词中通过“念高车驷马,其忧甚大,幽林邃谷,此乐为真”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忧虑与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采者芝舆,绮园安在?共说皤皤入漠廷”几句,反映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君行矣,恐图形徵访,正具蒲轮”则是对丁药园即将远行的关切与祝福,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丁药园个人命运的同情与理解,也蕴含了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