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同乐慰邦民,协气和风应早春。
斗运帝车遵大路,云从天步绝纤尘。
民瞻玉色欣游豫,岳峙琳宫望省巡。
回御端闱张镐饮,兰灯桂魄耀星津。
顺时同乐慰邦民,协气和风应早春。
斗运帝车遵大路,云从天步绝纤尘。
民瞻玉色欣游豫,岳峙琳宫望省巡。
回御端闱张镐饮,兰灯桂魄耀星津。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文彦博在元宵节之夜跟随皇帝前往集禧观的盛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欢乐氛围。
首句“顺时同乐慰邦民”,开篇即点明了节日的欢庆与民众的喜悦,体现了君民同乐的和谐景象。接着,“协气和风应早春”一句,通过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斗运帝车遵大路,云从天步绝纤尘”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以及其带来的祥瑞之气,表现出对帝王的敬畏与崇敬之情。
“民瞻玉色欣游豫,岳峙琳宫望省巡”则聚焦于百姓的视角,表达了他们对皇帝亲临的喜悦与期待,以及对皇家礼制的敬畏之心。最后,“回御端闱张镐饮,兰灯桂魄耀星津”两句,描绘了皇帝返回皇宫后宴饮的场景,以及夜晚灯火辉煌的景象,展现出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宋朝时期元宵节的热闹与欢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以及人们对君主的尊敬与爱戴。
有策不肯干诸侯,有腰不愿逢督邮。
此公只合老牖下,早年当去今当留。
头上缨雄冠,腰间悬蒯缑。
借问谁家儿,恐是汉时飞将唐药师。
同室有斗民殿屎,李生李生行莫迟。
击楫过三湘,振衣登九疑。
道遇梁腾虎,谓我遥相思。
寄言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后用之。
蜡烛一寸长,照我万古心。
人寿不得如天地,何况天地终湮沉。
今年舍我去者三百六十日,去日之日,来日之日,倏忽往还成古今。
古今今古转相迫,大地茫茫同作客。
当前错过骓莫追,西方未明东方白。
人人尽道明日是明年,忘却今年今月今日与今夕。
今夕云何,岁月无多,膏火自煎烁,金石潜销磨。
一元十二会,刹那还刹那。
刹那刹那那更得,时乎时乎胡可失。
北风吹霜疾如箭,犁星既没水生骨。
东邻沽酒守庚申,南舍焚香祠太一。
山翁不知老将至,曲枕右肱舒左膝。
天鸡啼破梦中春,一道神光生白室。
大声唤起隔年人,此时正是腊月三十日。
《除夕歌》【明·成鹫】蜡烛一寸长,照我万古心。人寿不得如天地,何况天地终湮沉。今年舍我去者三百六十日,去日之日,来日之日,倏忽往还成古今。古今今古转相迫,大地茫茫同作客。当前错过骓莫追,西方未明东方白。人人尽道明日是明年,忘却今年今月今日与今夕。今夕云何,岁月无多,膏火自煎烁,金石潜销磨。一元十二会,刹那还刹那。刹那刹那那更得,时乎时乎胡可失。北风吹霜疾如箭,犁星既没水生骨。东邻沽酒守庚申,南舍焚香祠太一。山翁不知老将至,曲枕右肱舒左膝。天鸡啼破梦中春,一道神光生白室。大声唤起隔年人,此时正是腊月三十日。
https://shici.929r.com/shici/iNHKQac1I.html
此身如飞蓬,出门掉两臂。
空囊贮太虚,浮云行大地。
何物紧相随,脚底烟岚气。
违山一百日,不觉秋风至。
归来见故人,笑我须眉异。
窘步涉丘园,荆棘集如猬。
饥虎伺人餐,猰犬当路吠。
忧来不能语,猛忍风前泪。
且复入我室,还坐心如醉。
残书纷满床,大半尘埃积。
夜灯鉴孤影,形影和灯睡。
隔桥磬一声,唤醒归人寐。
多谢击磬翁,微言昨相示。
却起诵来篇,眼暗不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