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全文
明 / 李士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閒将食棹论沧桑。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冒雨前往圣寿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首联“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以“千山云树”开篇,营造出一片朦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幽静之地的向往和追求。接着“为爱幽期觅上方”,点明了寻访的目的地——上方的寺院。

颔联“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通过钟声和流水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周围的环境。钟声悠远,仿佛在告诉人们塔楼的遥远;而水声潺潺,则让人感受到源头的深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对佛法深邃的领悟。

颈联“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描述了诗人冒雨前行的情景。雨水打湿了衣襟,却也增添了一份旅途的诗意。坐在寺院中,炉火的香气弥漫开来,与周围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尾联“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则转而描写僧人款待的场景。在品尝完斋饭后,诗人与僧人一起谈论起历史的变迁,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人生的洞察。整个画面温馨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冒雨访寺、品味禅意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士淳
朝代:明

李士淳(一五八五 — 一六六五),号二何。程乡(今梅州)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解元,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进士。授山西翼城知县,调曲沃知县。十一年(一六三八年)以卓异召入对策,授翰林院编修,任东宫讲读。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晚年归隐灵光寺三柏轩。著有《三柏轩集》、《古今文范》、《诗艺》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五有传。
猜你喜欢

鹊桥仙

湘帘未卷,沉烟浓注,乍展芙蓉玉镜。

小笺云粉满妆台,又制就、鬘花新咏。

嫩凉初透,停杯问月,碧海青天难并。

分明一幅绮窗图,谁解得、此时佳景。

(0)

减兰

风帆烟渚。满载闲愁倾不去。送尽残秋。

碧海青山依旧留。难消别后。殷勤再执柔荑手。

归到幽窗。暮雨萧萧逼银缸。

(0)

玉连环.问梅影

一枝斜向屏山溜。亭亭孤秀。

问卿何事也颦眉,应是为、怜人瘦。相对炉香茗盏。

伴残银漏。愿教青帝好留春,明日玉容依旧。

(0)

沁园春

啸傲生成,薄游身世,惨淡情怀。

也曾经料理,绣床花样,回文机杼,空里楼台。

怕向针神称弟子,但通国闺娃受教来。

今难再,看残丝剩线,意懒心灰。

清神犹馀眼耳,便霜鬟雪鬓,任属形骸。

与清溪小妹,飞笺索赋,孀闺病婶,险韵同裁。

痼癖烟霞谁得似,有疏影孤山一树梅。

江南梦,想群花未醒,雪里偏开。

(0)

卖花声.题藏墨山房

竹屋纸明窗。聊可支床。小亭一角绕长廊。

曲曲层台如雁齿,合种花王。草绿满庭芳。

亚字红墙。碧桃谢却桂枝香。

可惜梧桐新雨后,少个池塘。

(0)

声声慢.送春

风风雨雨。暗地相催,春光到此将别。

欲待款留,无计反增凄切。

东君怎不体谅,促春回、把人抛撇。

更望里,尽销魂、只见落红堆积。每到春归时候。

便引起、愁肠细丝如织。杜宇声声,不管旧时相识。

枝头报春去也,恁忘情、了无怜惜。

怎似我,倦伤春、还恋此日。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