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閒将食棹论沧桑。
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閒将食棹论沧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冒雨前往圣寿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首联“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以“千山云树”开篇,营造出一片朦胧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幽静之地的向往和追求。接着“为爱幽期觅上方”,点明了寻访的目的地——上方的寺院。
颔联“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通过钟声和流水的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寺院周围的环境。钟声悠远,仿佛在告诉人们塔楼的遥远;而水声潺潺,则让人感受到源头的深远。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对佛法深邃的领悟。
颈联“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描述了诗人冒雨前行的情景。雨水打湿了衣襟,却也增添了一份旅途的诗意。坐在寺院中,炉火的香气弥漫开来,与周围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尾联“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则转而描写僧人款待的场景。在品尝完斋饭后,诗人与僧人一起谈论起历史的变迁,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人生的洞察。整个画面温馨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冒雨访寺、品味禅意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啸傲生成,薄游身世,惨淡情怀。
也曾经料理,绣床花样,回文机杼,空里楼台。
怕向针神称弟子,但通国闺娃受教来。
今难再,看残丝剩线,意懒心灰。
清神犹馀眼耳,便霜鬟雪鬓,任属形骸。
与清溪小妹,飞笺索赋,孀闺病婶,险韵同裁。
痼癖烟霞谁得似,有疏影孤山一树梅。
江南梦,想群花未醒,雪里偏开。
风风雨雨。暗地相催,春光到此将别。
欲待款留,无计反增凄切。
东君怎不体谅,促春回、把人抛撇。
更望里,尽销魂、只见落红堆积。每到春归时候。
便引起、愁肠细丝如织。杜宇声声,不管旧时相识。
枝头报春去也,恁忘情、了无怜惜。
怎似我,倦伤春、还恋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