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
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
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
蝉联二百祀,魂魄犹兹土。
一旦阅沧桑,他人代为主。
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驱车去关河,行行远豺虎。
亲朋不可见,何况予同父。
碌碌想阿奴,耕田故辛苦。
行者叹四方,居者愁门户。
岂为别离哀,努力念尔祖。
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
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
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
蝉联二百祀,魂魄犹兹土。
一旦阅沧桑,他人代为主。
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
驱车去关河,行行远豺虎。
亲朋不可见,何况予同父。
碌碌想阿奴,耕田故辛苦。
行者叹四方,居者愁门户。
岂为别离哀,努力念尔祖。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寄弟纾及友人江南(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兄弟之情和友情的深切怀念。
开篇“吾家有赐茔,近在尚书浦”,点明家族的墓地位置,暗示家族的历史背景和地位。接着“前区百亩田,后启重门堵”描绘了家族的广阔土地和宏伟宅邸,体现了家族的繁荣与显赫。
“子姓俨成行,科名多接武”赞颂家族子弟学业有成,人才辈出,家族文化传承有序。而“家风万石传,花竹平泉圃”则进一步强调了家族良好的家风和优美的生活环境。
“蝉联二百祀,魂魄犹兹土”表达了对家族悠久历史的自豪感,以及对祖先精神的敬仰。然而,“一旦阅沧桑,他人代为主”揭示了家族衰落的事实,家族的权力和地位被他人取代。
“痛我游子身,中年遭薄祜”抒发了诗人作为流亡者的痛苦和中年遭遇不幸的感慨。接下来“驱车去关河,行行远豺虎”描述了诗人四处奔波,远离家乡,面对危险的生活状态。
“亲朋不可见,何况予同父”表达了诗人与亲人朋友难以相见的悲伤,更增加了对兄弟之情的怀念。最后“碌碌想阿奴,耕田故辛苦”是对弟弟辛勤劳作的关心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辉煌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个学者兼政治家的复杂情感世界。
月华秋色雨鲜新,万里澄空不受尘。
兔濯素毛腾浩露,桂飘香实下飞轮。
光侵酒面寒无力,清入诗豪健有神。
坐客何须辞醉倒,相君应不惜车茵。
老去春无味,年年觉病添。
酒因脾积断,灯为目阿嫌。
势位非其好,纷华已久厌。
唯馀读书乐,暖日坐前檐。
惟知负米乐,不觉抱关卑。
出处两得意,是非皆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