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何迹相继,竹坞日阴森。
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
低垂樽俎冷,密映管弦深。
勿怪湖光少,年来碧影侵。
二何迹相继,竹坞日阴森。
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
低垂樽俎冷,密映管弦深。
勿怪湖光少,年来碧影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养民之道的思考。"二何迹相继"中的"二何"可能是指竹林中两只鸟儿的足迹,这里已被用来形容竹林的深幽与寂静。"竹坞日阴森"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竹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阴森。
诗人接下来表达了一种治国理念——"欲识养民意,先观爱物心",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人文关怀,即在治理国家、养育人民之前,要首先理解并关爱万物,这也体现了古代士大夫对自然与人性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
"低垂樽俎冷,密映管弦深"则是对静寂环境的进一步描绘。"樽俎"指的是古代用来放置酒具的器物,这里形容其低垂而冷清;"管弦"则是古琴的一部分,"密映"意味着弦线被竹叶紧密地覆盖,使得琴声变得更加幽深。这些细节不仅加强了画面感,也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两句"勿怪湖光少,年来碧影侵"则是对景象的一种总结和揭示。在这里,诗人告诫读者不要惊讶于湖光的减少,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年来"),自然界的美好("碧影")依然在不断地渗透、侵袭。这既是对自然变化的一种接受,也是一种哲学思考,暗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同与顺应。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林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一种深远的人文情怀和治世理念。
自古八百岁,夐绝推老彭。
吾社果何修,而适与同庚。
天寿固平格,乃若玉汝成。
萍蓬既相合,俨似同根生。
昔既设盟誓,今益融性情。
联交贵真挚,久要非市名。
遭际难强同,福寿莫与京。
江山郁奇气,百世疑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