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
复有陵邑豪,沃壤动连陌。
居然燕巢幕,忽矣驹过隙。
伊傅亦中寿,至今名赫赫。
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
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
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
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
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
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
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
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
复有陵邑豪,沃壤动连陌。
居然燕巢幕,忽矣驹过隙。
伊傅亦中寿,至今名赫赫。
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
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
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
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
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
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
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
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这首诗是宋代陈傅良的《除夜用前韵》,诗人以个人的年龄增长和历史变迁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动荡、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事的忧虑。
首句“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对自己年岁的感叹,岁月如梭,人生短暂。接下来,“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描绘了自己牙齿脱落、头发斑白的衰老景象,流露出对青春不再的惋惜。
诗人借“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和“陵邑豪,沃壤动连陌”来暗示历史的兴衰,富贵之家的荣华与世事沧桑形成对比。他感慨“燕巢幕,驹过隙”,意指时光飞逝,人生如梦。
诗人提到伊尹、傅说两位贤臣,他们虽寿终正寝,但英名犹在,而“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则寓言了历史的遗忘,令人深思。接着,诗人痛心于中原五十载的战乱,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发出“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的疑问,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也揭示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他内心充满忧虑,即使在夜晚也难以平息,只能通过“歌秀麦”来抒发情感。
最后,诗人寄希望于“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期待文人智谋和勇士守护国家,自己则选择“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在除夕之夜借酒浇愁。结尾处,柴门响起贺年的声音,给这沉郁的气氛带来一丝喜庆。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哀叹,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