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遰相送,几时无逝波。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今古遰相送,几时无逝波。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
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吊栖白上人》,通过对比古今、生死,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佛教修行之地高塔寺的怀念。
“今古遰相送,几时无逝波”表现出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哲理,反问何时能停止这不断的别离。这里,“今古”指现实与历史的交织,“遰相送”则是对过去的追忆和告别。
“篇章名不朽,寂灭理如何”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永恒价值,同时也表达了一种面对虚无(寂灭)时的困惑。诗人通过这两句,将对逝去之物的怀念与对文学不朽的信仰相结合。
“内殿留真影,闲房落贝多”则描绘了一个荒废的佛寺景象。“真影”可能指的是佛祖的法身或是高僧的遗像,而“闲房落贝多”则形象地展示了时间流逝后自然界与人造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后,“从兹高塔寺,惆怅懒经过”表达了诗人在佛寺前后的哀伤和不舍。这里,“从兹”意味着自此以后,“懒”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今相送、文学永恒与自然消逝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记忆和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