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日遵诏条,行春劝耕事。
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骛。
儿童竞聚观,父老欢来诣。
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
此行非遨游,所职在抚字。
示之浅易语,谕以丁宁意。
扶杖既言归,解衣聊少憩。
山中无俗情,物外有幽趣。
僧閒众所羡,农困吾甚愧。
不敢饱登临,肩舆下山去。
练日遵诏条,行春劝耕事。
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骛。
儿童竞聚观,父老欢来诣。
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
此行非遨游,所职在抚字。
示之浅易语,谕以丁宁意。
扶杖既言归,解衣聊少憩。
山中无俗情,物外有幽趣。
僧閒众所羡,农困吾甚愧。
不敢饱登临,肩舆下山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官员巡视乡间,鼓励农民耕作的情景。开篇“练日遵诏条,行春劝耕事”表明了官员的职责是在执行朝廷的命令,确保春季的农业工作得到推进。随后,“拥旆有传呼,据鞍小驰骛”则展示了官员乘坐马车,带着仪仗队伍,在田间进行检查和指导的场景。
“儿童竞聚观,父老欢来诣”描写了乡民对官员的尊重与好奇,他们甚至带着孩子一起前来观看。官员们则在“松径度坡陀,莲宫得清閟”的幽静环境中进行工作,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
“此行非遨游,所职在抚字”强调了这次行动的严肃性和官员的责任感,而“示之浅易语,谕以丁宁意”则展示了官员用简明易懂的话语来教育农民,传达着对农业生产的关切。
“扶杖既言归,解衣聊少憩”描绘了一幕官员结束工作后准备回程,稍事休息的画面。紧接着,“山中无俗情,物外有幽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僧閒众所羡,农困吾甚愧”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的清净生活感到羡慕,同时也感到了作为官员对解决农民困难责任的自责。“不敢饱登临,肩舆下山去”最后,诗人表现了谦虚,不敢在山上多待,而是选择继续他的工作,带着担子下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宋代官员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以及他对农民困境的关心和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