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虽是不离身,一宿精庐兴味真。
莫道后栏花未坼,夜来霜月岂惭春。
簿书虽是不离身,一宿精庐兴味真。
莫道后栏花未坼,夜来霜月岂惭春。
这首诗描绘了韦骧在东禅僧舍过夜时的独特感受与心境。首句“簿书虽是不离身”,透露出诗人日常公务繁忙,但紧接着的“一宿精庐兴味真”则表达了他在僧舍短暂停留时,内心获得的宁静与乐趣。这种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日常琐事与心灵宁静之间微妙关系的体悟。
“莫道后栏花未坼”,诗人以花未开放为喻,暗示即便眼前事物还未完全展现其美好,也不应轻易否定其潜在的价值。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启示——不要因为事物的表面状态而忽视其内在的美好或潜力。
“夜来霜月岂惭春”,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延伸。霜月虽寒冷,却也赋予了夜晚独特的美丽,不逊于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这里,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不同季节、不同情境中美好存在的认可和欣赏,强调了在看似不利或平凡的环境中也能发现美和价值的观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美的广泛接纳,体现了宋朝文人对于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延陵未识披裘客,杨亿还疑转盼僧。
银地界中金屑眼,热油铛里雪山冰。
相逢歧路双趺印,顾笑县崖一杖登。
今日重拈唯荐泪,秋山叶落冷孤藤。
晨光留宿温,山霭动云叶。
遥遥相送情,悢悢念寒涉。
怜无金母术,为返桃花靥。
弥天存鹤发,馀冬酬素业。
壮心巳分属,微绪望孤接。
清欢唯夕镫,高论寄灵笈。
四海目可营,千秋志何摄。
旋归亘不忘,物役情难协。
温伯道默存,苏门啸双惬。
梦聚相频仍,心旌固洽浃。
旷怀杳涯际,冥合无钝捷。
霜磬警昨清,缄之以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