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羲轩时,真淳初未散。
人人悟此理,不用一言赞。
漂流三季后,前圣多忧患。
木铎方大鸣,音响惜中断。
百家自其后,非是纷相难。
父子起争端,恨死呻吟缓。
秦人规我隙,行素俱灰炭。
读律不读书,条贯毛发乱。
嗟彼商颜人,坐不学城旦。
一曲紫芝歌,应有三人叹。
吾闻羲轩时,真淳初未散。
人人悟此理,不用一言赞。
漂流三季后,前圣多忧患。
木铎方大鸣,音响惜中断。
百家自其后,非是纷相难。
父子起争端,恨死呻吟缓。
秦人规我隙,行素俱灰炭。
读律不读书,条贯毛发乱。
嗟彼商颜人,坐不学城旦。
一曲紫芝歌,应有三人叹。
这首诗《感兴二十七首(其二十四)》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方一夔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与人性道德的深刻反思。
首句“吾闻羲轩时,真淳初未散。”以远古时代为背景,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纯朴风气的怀念。接着,“人人悟此理,不用一言赞。”强调了在那个时代,人们自然地理解并实践着道德真理,无需言语夸赞。
随后,“漂流三季后,前圣多忧患。”描述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逐渐变得复杂,先贤们面对诸多困扰。紧接着,“木铎方大鸣,音响惜中断。”比喻圣人的教诲如同木铎之音,虽响亮却最终沉默,象征着道德教育的断绝。
“百家自其后,非是纷相难。”指出从百家争鸣之后,社会陷入了无序与纷争之中。接下来,“父子起争端,恨死呻吟缓。”描绘了家庭内部因道德沦丧而产生的矛盾与痛苦。
“秦人规我隙,行素俱灰炭。”通过秦朝的例子,警示后世要警惕道德的缺失。接着,“读律不读书,条贯毛发乱。”批评了法律至上,忽视道德教育的现象,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最后,“嗟彼商颜人,坐不学城旦。”感叹那些生活在商颜山的人,因为不学习道德规范而陷入困境。“一曲紫芝歌,应有三人叹。”以紫芝歌为喻,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深切忧虑,认为至少有三人对此深感痛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沦丧、社会失序的忧虑,以及对恢复社会纯朴风气的渴望。
遥睇兮重渊,波光兮接天。
美珠官兮风俗,灿贝阙兮鳞联。
川炯炯兮圆流,星奕奕兮辉躔。
骊何抱而自喜,玑何胎而罕全。
愚何剖而忘身,圣何捐而称贤。
鲛人兮水中,渊客兮龙宫。
孰感恩兮涕泣,乃吐月兮朣胧。
?灵蛇兮剖玑鳖,间翠羽兮错珩璁。
君子杂之以为佩,佳人待之而修容。
夫何世俗之贵鱼目兮,弃夜光而不采。
岂忍夫怀宝而迷邦兮,握照乘而自晦。
终惧世之不察兮,訾径寸以微颣。
虽怀宝其何辜兮,独被褐之见罪。
潮生兮犀浦,月出兮贝屿。
弦望兮有时,藏珍兮自妩。
激天吴兮命海若,木兰舟兮沙棠橹。
访鲛室兮从之,蚌鳖纷纷兮媵予。
惧轻投兮按剑,将采之兮谁与。
《九望·其六望合浦》【明·区大相】遥睇兮重渊,波光兮接天。美珠官兮风俗,灿贝阙兮鳞联。川炯炯兮圆流,星奕奕兮辉躔。骊何抱而自喜,玑何胎而罕全。愚何剖而忘身,圣何捐而称贤。鲛人兮水中,渊客兮龙宫。孰感恩兮涕泣,乃吐月兮朣胧。?灵蛇兮剖玑鳖,间翠羽兮错珩璁。君子杂之以为佩,佳人待之而修容。夫何世俗之贵鱼目兮,弃夜光而不采。岂忍夫怀宝而迷邦兮,握照乘而自晦。终惧世之不察兮,訾径寸以微颣。虽怀宝其何辜兮,独被褐之见罪。潮生兮犀浦,月出兮贝屿。弦望兮有时,藏珍兮自妩。激天吴兮命海若,木兰舟兮沙棠橹。访鲛室兮从之,蚌鳖纷纷兮媵予。惧轻投兮按剑,将采之兮谁与。
https://shici.929r.com/shici/W8IkawTzn.html
我昔采药罗浮巅,仙人招我游诸天。
天门洞开三十六,琳宫贝阙相连延。
瑶台百丈空中起,玉女烧香月明里。
天王宴坐拥群真,环佩珊珊满人耳。
中有一人号雷师,庞眉皓首拜玉墀。
奏云侍从五千劫,未闻至论穷玄机。
天王含笑挥玉拂,举手向空如画一。
群真意领寂不宣,但见琪花散空碧。
我时目睹心欣然,万物得失天何言。
乃知至道本无物,岂有文字人间传。
人间所见皆幻影,欲吸晨霞驻清景。
须臾月落仙驭旋,蕊阙瑶台风露冷。
回看阊阖不可攀,白云与我留山间。
倚剑长歌一壶酒,龙吟万壑松声寒。
龙湖老子手如铁,信手许驳写不辍。
纵横圆转轻古人,迁也无笔仪无舌。
一语能寒泉下胆,片言堪肉夜台骨。
我自别公苦寂寞,况闻病肺那忘却?
忽有两僧致公书,乃是手书《读书乐》。
自誇读书老更强,胆气精神不可当。
歌笑无情有真乐,问公垂老何飞扬。
诗既奇崛字遒绝,石走岩皴格力苍。
老骨棱棱精炯炯,对此恍如坐公傍。
龙湖老子果希有,此诗此字应不朽。
莫道世无赏音人,袁也宝之胜琼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