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云楼外凿山池,剪烛春宵念夕时。
鼎甲高题神庙榜,先朝列刻党人碑。
邵侯无奈称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师。
大节当年轻错过,闲中提说不胜悲。
绛云楼外凿山池,剪烛春宵念夕时。
鼎甲高题神庙榜,先朝列刻党人碑。
邵侯无奈称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师。
大节当年轻错过,闲中提说不胜悲。
这首诗描绘了钱牧斋在池亭宴饮的情景,通过景物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政治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联“绛云楼外凿山池,剪烛春宵念夕时”,以“绛云楼”与“山池”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春夜,诗人与友人在烛光下畅谈,思绪飘向往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颔联“鼎甲高题神庙榜,先朝列刻党人碑”,提到“鼎甲”、“神庙榜”和“党人碑”,暗示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其中,“鼎甲”通常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这里可能暗指某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神庙榜”和“党人碑”则可能是指纪念或表彰某类人物的碑文,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思考。
颈联“邵侯无奈称瓜叟,沈令何言答妓师”,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物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感慨。“邵侯”和“沈令”分别指古代的两位官员,他们的遭遇被用来比喻人生无常,命运多舛。邵侯自称为“瓜叟”,沈令则回答妓师,这些细节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
尾联“大节当轻错过,闲中提说不胜悲”,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应坚守原则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中未能把握良机的遗憾,以及在闲暇时刻回忆往事时难以抑制的悲伤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天地不怜人,鸿初不再陈。
时序不怜人,寒暑日侵春。
山水不怜人,车舟惹雾尘。
神鬼不怜人,灾患绕清贫。
诗书不怜人,坑焚使祸邻。
亲友不怜人,处困希笑嚬。
衣履不怜人,敝裂安可新。
镜影不怜人,衰老厌馀身。
肤体不怜人,疲病转伤神。
心思不怜人,愁苦益艰辛。
百岁驰旦隙,所求泊岸津。
安能终碌碌,与世共龂龂。
忽值犹龙老,于予化蝶晨。
留兹不言教,为我宿生因。
当前皆止处,即事了虚真。
天地则如此,吾将任物民。
厌见鱼龙舞,愁从蛱蝶翩。
笙歌归篥管,云幕掩鞦韆。
虽遇良宵景,应知乐事偏。
张鳌谁共赏,立马自相传。
万户销星彩,千门避火延。
斋场临瓦砾,法鼓竞喧阗。
碧落方虚冷,勾芒或徙迁。
人间俱寂寞,羁馆合沉绵。
难贳烘春酒,兼无买月钱。
不须灯久照,翻畏影侵眠。
梦入华胥远,神依疑阙旋。
忽疑开九阖,犹许揖群仙。
长跽为天问,支颐令我还。
惊魂回枕上,风雨正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