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雨》
《喜雨》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晚雷驱雨协春雩,谁识天工用意殊。

不许繁花私润泽,独教嘉谷足膏腴。

群心有答方思报,寸草无求亦自苏。

始信云龙施美利,岂劳功力费毫铢。

(0)
鉴赏

这首诗《喜雨》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一场及时雨的降临,以及它对万物生长的恩泽与影响。

首联“晚雷驱雨协春雩,谁识天工用意殊。”以晚雷驱赶着雨水,与春日的祭祀仪式相呼应,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传统习俗融合,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同时,诗人提出疑问,引出下文对这场雨深刻意义的探讨。

颔联“不许繁花私润泽,独教嘉谷足膏腴。”揭示了这场雨并非均匀地滋润所有植物,而是特别关照了那些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作物——嘉谷,使其得到充足的滋养。这种选择性给予,体现了大自然的智慧与公正。

颈联“群心有答方思报,寸草无求亦自苏。”进一步阐述了这场雨对众生的影响。无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低矮的草木,都感受到了雨的恩惠,它们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着大自然的慷慨。这不仅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尾联“始信云龙施美利,岂劳功力费毫铢。”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雨的深刻感悟。他认为,大自然的恩赐是如此美妙而有效,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颂扬,也是对简单、直接、高效解决问题方式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一场喜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与向往。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金陵行送余局官

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

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

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

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

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

我欲去寻朱雀桥,澹烟落日风萧萧。

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

芙蓉水冷胭脂消,千古繁华同一梦。

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

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

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

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0)

兰亭

东晋风流安在哉,烟岚漠漠山崔嵬。

衰兰无苗土花盛,长松落雪孤猿哀。

满地红阳似无主,春风不独黄鹂语。

当时诸子已寂寥,真本《兰亭》在何许?

攲檐老树缘女萝,崩崖断壁青相磨。

旧时觞咏行乐地,今朝鱼鼓瞿昙家。

荒林昼静响啄木,流水潺潺绕山曲。

游人不来芳草多,习习馀风度空谷。

去年载酒诵古诗,今年拄杖读古碑。

年年慷慨入清梦,何事俯仰成伤悲。

故人不见天地老,千古溪山为谁好?

空亭回首独凄凉,山月无痕修竹少。

(0)

凤凰台

生长当盛世,无家足遨游。

行登凤凰台,纵目万景收。

山川尚形胜,故迹殊可求。

环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缪。

落日淡天阙,红尘障层楼。

盈盈佳丽地,每每风雨愁。

我老无所为,怀古心悠悠。

俯仰四十帝,盘礴三百秋。

于今竟何如,草树迷荒丘。

惟有大江水,不改今古流。

徘徊发长谣,感慨追前修。

谪仙既已矣,少陵安可留?

粲粲石上诗,凛凛霜气浮。

书生往来频,抵用多唱酬。

且沽数斗酒,醉倒归来休。

(0)

小桃红

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

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

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

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0)

谢师恩

谢师提挈沉沦外。生死难交代。不堕轮回超法界。

诸天运度,化生无相,一点圆明在。

荡摇浮世常安泰。闲把琼芝采。护法君威力大。

流铃掷火,扫尘千里,屏尽诸魔害。

(0)

清平乐.题碧梧苍石图

因缘未断。江上湖平岸。心事留连烟水漫。

愁见天边孤雁。买兰和粉方成。因何辜负芳卿。

老树不禁风落,寒猿夜夜哀声。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