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雷驱雨协春雩,谁识天工用意殊。
不许繁花私润泽,独教嘉谷足膏腴。
群心有答方思报,寸草无求亦自苏。
始信云龙施美利,岂劳功力费毫铢。
晚雷驱雨协春雩,谁识天工用意殊。
不许繁花私润泽,独教嘉谷足膏腴。
群心有答方思报,寸草无求亦自苏。
始信云龙施美利,岂劳功力费毫铢。
这首诗《喜雨》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一场及时雨的降临,以及它对万物生长的恩泽与影响。
首联“晚雷驱雨协春雩,谁识天工用意殊。”以晚雷驱赶着雨水,与春日的祭祀仪式相呼应,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传统习俗融合,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美。同时,诗人提出疑问,引出下文对这场雨深刻意义的探讨。
颔联“不许繁花私润泽,独教嘉谷足膏腴。”揭示了这场雨并非均匀地滋润所有植物,而是特别关照了那些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作物——嘉谷,使其得到充足的滋养。这种选择性给予,体现了大自然的智慧与公正。
颈联“群心有答方思报,寸草无求亦自苏。”进一步阐述了这场雨对众生的影响。无论是高大的树木还是低矮的草木,都感受到了雨的恩惠,它们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以各自的方式回应着大自然的慷慨。这不仅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尾联“始信云龙施美利,岂劳功力费毫铢。”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雨的深刻感悟。他认为,大自然的恩赐是如此美妙而有效,无需过多的人工干预,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颂扬,也是对简单、直接、高效解决问题方式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一场喜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与向往。
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
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
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
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
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
我欲去寻朱雀桥,澹烟落日风萧萧。
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
芙蓉水冷胭脂消,千古繁华同一梦。
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
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
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
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东晋风流安在哉,烟岚漠漠山崔嵬。
衰兰无苗土花盛,长松落雪孤猿哀。
满地红阳似无主,春风不独黄鹂语。
当时诸子已寂寥,真本《兰亭》在何许?
攲檐老树缘女萝,崩崖断壁青相磨。
旧时觞咏行乐地,今朝鱼鼓瞿昙家。
荒林昼静响啄木,流水潺潺绕山曲。
游人不来芳草多,习习馀风度空谷。
去年载酒诵古诗,今年拄杖读古碑。
年年慷慨入清梦,何事俯仰成伤悲。
故人不见天地老,千古溪山为谁好?
空亭回首独凄凉,山月无痕修竹少。
生长当盛世,无家足遨游。
行登凤凰台,纵目万景收。
山川尚形胜,故迹殊可求。
环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缪。
落日淡天阙,红尘障层楼。
盈盈佳丽地,每每风雨愁。
我老无所为,怀古心悠悠。
俯仰四十帝,盘礴三百秋。
于今竟何如,草树迷荒丘。
惟有大江水,不改今古流。
徘徊发长谣,感慨追前修。
谪仙既已矣,少陵安可留?
粲粲石上诗,凛凛霜气浮。
书生往来频,抵用多唱酬。
且沽数斗酒,醉倒归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