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过三曲,红楼信马蹄。
香寻烟缕细,人醉月痕西。
欢袖名争果,哀家句胜梨。
肯忘花底约,应骂竹枝题。
犹忆过三曲,红楼信马蹄。
香寻烟缕细,人醉月痕西。
欢袖名争果,哀家句胜梨。
肯忘花底约,应骂竹枝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东湖聚会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趣和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
首联“犹忆过三曲,红楼信马蹄。”以回忆起聚会前的场景开始,诗人仿佛在脑海中回溯,经过曲折的小径,来到红楼前,信步而行,流露出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情。
颔联“香寻烟缕细,人醉月痕西。”进一步描绘了聚会时的氛围。烟缕细指的是轻柔的烟雾,人醉则暗示了聚会的欢乐气氛,月痕西则点出了时间的流逝,月亮已经偏向西方,夜色渐深,但人们仍沉浸在欢乐之中,不愿离去。
颈联“欢袖名争果,哀家句胜梨。”这一联对比鲜明,前一句写的是欢愉的场面,朋友们在欢笑中争夺水果,充满乐趣;后一句则是对哀愁的描绘,有人在吟诗作对,诗句之妙甚至超过了梨花之美,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才情比拼。
尾联“肯忘花底约,应骂竹枝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聚会约定的珍视,即使在花下许下的诺言,也绝不会忘记,如果有人违背了约定,恐怕会受到责备,强调了友情和承诺的重要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人聚会的欢乐与深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蓬莱风月神仙,却来平地为霖雨。
乾坤清了,如今多是,退行一步。
寸寸归心,轻轩娱侍,竹溪花圃。
奈君王眷眷,苍生恋恋,那肯放、钱塘渡。
天也知公此意,问升平、要抽身去。
把些夏潦,和些秋哨,轻轻缀住。
一转移来,元勋力量,他谁堪付。
待汾阳、了却中书,别又商量出处。
我来景照堂,主人一笑领。
蔬笋充我饥,芎朮疗我病。
坐久不知晚,留以夜榻并。
世事方东流,人情入西暝。
兹逢岂假合,如形有随影。
不言自相知,无味足隽永。
潜远意悠悠,披仰心炯炯。
顾我为何人,古今两照映。
馀言不可写,手拍阑干猛。
云飞风满山,万动归一静。